在土地流转的实际推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那就是政府引导逐渐演变成了强制主导。土地对于农民而言,长久以来都是最为可靠的经济来源,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农民在诸多方面逐渐成为了弱势群体,土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时,未能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也没有妥善处理好农民与各企业间关于土地租用承包权的矛盾。
(二)流转时间难把控土地承包权租用时间的安排,一直是土地流转过程中困扰农村基层的一个难题,并且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如果流转时间过短,就会对农民原本正常的生产节奏造成极大的干扰。许多农作物的种植是有周期性的,像一些长年生农作物,比如果树,从栽种到挂果再到进入丰产期,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前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流转时间过长的话,又容易出现变相买卖土地的问题,这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相悖的。而且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土地市场日益发育,土地的远期价值很难做到准确评估。未来土地可能会因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产业兴起等因素而大幅增值,可一旦流转时间过长且租金固定,农民就很难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自身权益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冲击小型农户对于那些依然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型农户来说,土地流转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这类农户大多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依靠土地产出维持生计,除了种地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的经济收入特长。而在土地流转背景下,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凭借着自身独有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以及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较强的生产成本控制和风险把控能力,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优势。他们能够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通过批量采购生产资料降低成本,利用专业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选择合适时机销售农产品。与之相比,小型农户的竞争力就显得很薄弱了。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农产品价格受到波动,市场价格被压低,小型农户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处境愈发艰难。
(四)流转价格不合理农民种粮本身效益就相对较低,而当前各地在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时,大多参照的是每亩土地种粮食的收益来进行界定,这就使得土地流转价格普遍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就拿四川德阳市来说,不少地方的土地租金大概在500元 / 亩・年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价格出租土地,一亩地流转10 年也才仅仅5000元,与农民投入的精力以及土地本身的价值远远不相匹配。
土地流转 —— 乱象丛生的背后(一)口头协议问题多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且棘手的现象就是大多采用口头协议的方式来约定相关事宜。通常情况下,村民们也就是简单地商量一下价格,比如一年一亩多少钱,对于亩数也只是大致说个数字,再把一些需要注意的点稍微聊聊,就算达成约定了。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觉得没必要太较真。
(二)租金差异悬殊农村土地流转不少是村民自发进行的,并且大多局限在同村范围内开展。在这样的流转情况下,租金方面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对于那些想要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来说,要么是实在没精力顾得上种地了,要么就是打心底不想种地了,所以只要有人能给点钱,基本就愿意把土地租出去。
(三)“非农化” 现象严重农村的耕地有着明确且严格的用途规定,不管是由谁来经营,都绝不能随意改变其用途,特别是耕地以及永久基本农田,是坚决不允许出现 “非农化” 情况的。但实际中,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由于对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导致很多耕地 “非农化” 现象愈发严重。
(四)纠纷解决困难农村的土地流转大多是村民和经营主体之间自发进行的行为,即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也常常会因为协议中的条款不够明确,或者村民对条款存在误解等情况,进而产生矛盾纠纷。而这些纠纷一旦出现,往往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村集体经济 —— 农民权益的坚实护盾(一)助力养老保障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村集体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养老保障上,堪称农民的坚实护盾。以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为例,其做法就十分值得借鉴。在2023年集体经济分红股民代表大会上,村党委书记李军提出用集体经济收益给居民们补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贴心的提议得到了合作社成员的一致同意。
一直以来,集体补助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渠道的 “第三支点”,受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落实。但随着近些年村集体经济的振兴发展,为实施集体补助、筑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奠定了物质基础。泽园新村充分利用集体经济的收益,为村民减轻了养老负担,让大家在年老后能有更可靠的保障,提高了养老待遇保障水平。
(二)推动共同富裕个体农民的力量相对有限,在带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往面临诸多阻碍,而发展良好的村集体经济则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整合乡村的各类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与运营,将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提升乡村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仅如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等,真正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凸显出集体经济在实现共同富裕上的关键作用,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增强公共事务参与度乡村的公共事务建设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村集体经济则是改善这些公共事务的有力支撑。有了村集体经济作为后盾,才有足够的资金去改善农村的路、水、网等基础设施。比如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东杨营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绑定龙头企业等方式,让村集体收入和分红逐年递增,有了资金后,村里加大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文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党建广场、图书室、敬老院、游园、悬浮篮球场、文化长廊、农产品产业展示馆等一一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和产业环境。
(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意义非凡,它让基层党组织有了实实在在为农民谋福利的有力抓手。比如在一些村庄,党组织通过领办合作社,充分利用村内各类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农民探索适合本村的发展道路,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自然也就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拥护。
而农民对党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又使得党组织更具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更好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继续带领大家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乡村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不断向着繁荣富强迈进,为农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