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围绕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分析。
话说,在“议举新太子”篇章中,康熙召集所有皇子、朝臣,宣布对胤礽复立太子之位。同时,康熙又对佟国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敲打”,怒斥他是“以怨报德”、“无耻小人”。
而佟国维一反常态,非但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反而接连硬刚康熙。
直到康熙甩出了一句:“难道要我把你的老底全部掀出来吗?”
这句话的确是有分量,当即震慑住了佟国维。
随后,康熙又把隆科多喊了过来,他要隆科多对佟国维串联百官、积极为八阿哥拉选票的行为发表一下看法。
隆科多便同着众人的面,毫不客气地“数落”起他的六叔:诸如他的六叔糊涂,不该妄自揣测圣意,更不该为了佟氏家族的一己私利,不经请示康熙,就肆意串联百官,扰乱朝局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节,安排隆科多来到现场呢?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康熙虽然震慑住了佟国维,但是的确是有点“不讲武德”。
正如后面十四阿哥在乾清宫前和康熙“打擂台”时所说,康熙是“令人举荐于前,又无端锁拿于后”。
身为一国君主,却出尔反尔,怎么能令百官慑服呢?
而且,至少从工作流程来看,佟国维并没有哪个步骤做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康熙明显是用自己的权威和强势,才硬生生地把佟国维打压了下去,令其不敢再作声。
其实,康熙也自感这样强行震慑佟国维,的确有点“胜之不武”。于是,康熙认为很有必要把隆科多搬出来,让他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进行站台背书。
我们注意到,隆科多在众人面前所讲的那番话,很耐人寻味。
他并没有声称百官支持八阿哥上位有什么不妥当,只是把佟国维积极为八阿哥拉选票的行为,定义为是他有私心、在妄自揣摩康熙的圣意。
这样一来,隆科多所讲的话,只是在针对佟国维一个人,而并没有触及其余百官,从而避免了自己和百官、尤其是八爷党为敌。
虽然只是针对佟国维一人,但是隆科多的这番话毕竟还是为康熙处置佟国维,找到了理论依据。
而且,这些话从佟国维的亲侄儿口中讲出,更加彰显分量和力度。
试想,佟国维的侄儿都认为他的行为不妥,其余百官还能有什么好反驳的呢?
有了隆科多的这番话,康熙面对百官的压力,便减轻了很多。
其次,康熙这样安排,是想进一步探明佟国维和隆科多之间,到底是有什么隐秘的操作在隐瞒他。
因为隆科多跑到康熙那边举报佟国维,的确是出乎康熙的意料。
本来,按照康熙的原计划,他和佟国维通过一顿晚餐,谈成交易之后,佟国维便不再为八阿哥拉选票,那么此番“议举新太子”的热度马上会降下来。
少了佟国维的从中串联,下一步康熙再找机会,便可以把其余支持八阿哥的中间派官员剥离出来。待八阿哥和他的铁杆死党暴露出来后,康熙找借口一举把他们收拾了,再趁势把胤礽复立为太子,那么这场风波便“稀里糊涂”地平息了,而且康熙还达到了他的目的。
然而,隆科多突然向康熙反映的这个情况,却让康熙发现,佟国维在整个“议举新太子”的风波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简单,已经严重打乱他的计划。
究竟是康熙和佟国维的谈话并没有被佟国维彻底领悟到呢?还是隆科多在其中首鼠两端,搬弄是非呢?
康熙显然已经无法判断出来了。
而且,康熙想要通过暗中调查弄清楚这个情况,更是无从着手。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快刀斩乱麻,康熙通过公开的朝会,将自己打算复立胤礽的想法公之于众,然后再看一下佟国维和隆科多的具体表现,就可以搞清楚其中到底有没有猫腻。
不过,康熙显然是低估了隆科多的小聪明。
隆科多既然敢去康熙那边举报佟国维,他必然早已经料到康熙会有这个安排。
隆科多面对众人所讲的那番话,是他早早就准备好的草稿。
隆科多虽然并不清楚康熙对新太子人选的真实想法,更无法站在全局角度,分析“议举新太子”的全部内幕,但是隆科多却单把如何不动声色地把六叔佟国维和他支持的八阿哥搞掉这个局部环节琢磨透了。
只要把佟国维所烧的八阿哥的“热灶”击碎,那么隆科多所烧的胤禛的“冷灶”,就能慢慢“热”起来。
只要让佟国维脱离政治中心,那么即将成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便可以取代佟国维,成为整个家族新的话事人。
所以,他最后的那番讲话可谓是滴水不漏,康熙和其余众人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即便是他的六叔佟国维,也无话可说。
另外,康熙在看到隆科多最后非常“识大体”地讲出这番话后,当即对隆科多表态:
“九门提督非你莫属!”
康熙的这句话既是讲给佟国维听,也是讲给在场其余皇子和大臣们听。
虽然康熙在刚才重重敲打了佟国维,也罢免了佟国维的官职,但是康熙随即给佟国维的侄儿册封了九门提督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
康熙的此举,既是给佟国维挽回了不少颜面,同时也是再度向百官释放了自己的“仁恕之道”:
佟国维的做法违背了为臣之道,但是念在其担任上书房首辅大臣多年,康熙继续重用他们家族的后人,也算是给佟氏家族一个交代,同时也安抚了百官之心。
以上是本人针对电视剧《雍正王朝》这个细节的分析过程,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其他见解,欢迎大家继续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