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6重回印尼!这次苹果真“跪了”

俊杰聊科技 2025-04-14 02:23:12

iPhone 16重回印尼!这次苹果真“跪了”

时隔半年,印尼果粉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今天一早刷到iPhone 16系列在印尼重新开售的新闻,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毕竟上一次听到苹果和印尼政府的“拉锯战”还是去年的事儿。

谁能想到,这个全球手机巨头为了进印尼市场,竟然硬生生把本地零件比例从“不及格”拉到了40%,还砸了3.6亿美元搞研发和建厂?这波操作,够拼!

先说说产品本身:熟悉的配方,更强的“印尼基因”

这次回归的iPhone 16系列,型号覆盖了基础款的16、大屏版的16 Plus,以及高配的16 Pro和Pro Max,基本上能满足从学生党到商务人士的各种需求。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身上带的“印尼血统”。

根据印尼工业部数据,iPhone 16系列的本地组件含量达到了40%,比法规要求的35%还高出5个百分点。

通俗点说,相当于每台手机里有四成的零件是印尼本地造,比如电池模组、部分金属框架,甚至包装盒里的配件。

这对用户来说意味着啥?售后维修可能更快了,毕竟零件不用跨洋运输;而且支持本地产业链,也算为印尼经济做了点贡献。

一场“投资马拉松”,苹果差点跑断腿

你可能不知道,为了这40%的本地化,苹果和印尼政府谈判了足足半年。去年10月,印尼直接禁售iPhone 16,理由就俩字:“没达标”。

当时苹果只运了9000台手机试水,结果2.83亿人的市场瞬间被点燃——这数量,连首都雅加达的果粉都喂不饱。

印尼政府一开始喊价10亿美元投资,苹果咬咬牙答应了,但转头一看:这钱是拿去巴淡岛建AirTag工厂,和手机生产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苹果掏了1.6亿美元建研发中心,再拉上第三方供应商在巴淡岛投2亿美元搞AirTag和零件组装。

这波操作,既保住了面子(遵守法规),又留了里子(核心生产线还在自家手里)。

实测体验:本土化带来的隐藏福利

拿到真机后,我发现几个细节很“印尼”:比如充电器插头换成了当地标准,预装App里多了几个本地生活服务软件,甚至Siri都支持更地道的印尼方言了(虽然偶尔会卡壳)。

最惊喜的是价格——相比之前水货漫天要价,官方渠道的定价居然和全球均价差不多。看来苹果这次是真想扎根印尼,没打算割韭菜。

值不值得买?看这三类人

死忠果粉:憋了半年没换机,现在终于能理直气壮入手,还能炫耀“支持本地经济”。商务人士:本地组件多了,维修响应速度提升,出差党不用再担心手机变砖。观望型用户:这次苹果和政府的协议至少管3年,后续软件更新和售后服务会更稳,早买早享受。

结尾彩蛋:苹果的“印尼野望”

这次回归不只是卖手机,苹果还埋了条长线——那个1.6亿美元的研发中心,未来可能会针对东南亚市场开发专属功能(比如防潮性能加强?热带专属配色?)。

再加上巴淡岛的工厂,搞不好明年我们就能看到“Made in Indonesia”的iPhone出口到邻国了。



0 阅读:0

俊杰聊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