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恩来去山西谈判,阎锡山说道:徐向前,我对得起你的家人

金兔历史 2025-01-24 16:01:33

1937年夏,徐向前伴同周恩来总理前往山西,与阎锡山商讨联合抗日事宜。阎锡山见二人到来,即刻热情地打趣道:

周公,你眼光独到。望你将来引领的人才不会挖我墙角,我深感期待与信任。

周总理听后微笑,对阎锡山说:“百川先生言重了,徐师长今后乃您部下,特来拜会长官,望您多加关照。”

阎锡山闻言满面笑容,随即郑重承诺道:

我阎某,不似蒋介石那般无情无义,不顾师生情。徐向前,你我老家仅一河相隔,若不信,可询你家人,我是否曾有负于他们!

阎锡山虽行事不够光明磊落,但未刁难徐家人属实。且他与徐向前除老乡关系外,还曾有过一段浅薄的师生情谊。

【徐向前和阎锡山的“师生情”】

1919年,阎锡山为扩张军阀势力,在太原小北门街创办了一所军事教育学院,命名为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以此作为培养亲信、实现政治野心的基地。

徐向前从哥哥处得悉此事,兴奋不已。时在河北做学徒的他,迫切想回山西太原,深知这是实现理想的良机。

徐向前迅速安排完河北事务,即刻前往太原,积极应考后成为该校首届学制两年的学生。

该省立师范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他需与同学准时出操,如士兵般严格,并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等。

徐向前从不感辛苦,因这里的一切皆为他昔日所向往,故在校期间,他学习异常刻苦。

徐向前通过两年军校的系统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这段经历对他受益匪浅。

在军校期间,他憧憬中国未来,然而阎锡山频繁以武力遏制学生运动,此举令徐向前深感失望。

道异则不相与谋,徐向前及志同道合的青年坚决选择离开学校与家乡,踏上另寻出路的征程。

徐向前与阎锡山缘分浅薄,虽因省立师范学校创办而有缘相见,却无缘深交相识,尽管阎锡山是该校创办者。

他很少在学校出现,每周仅于检阅及训话时到校,其余时间难以见到阎锡山本人。

徐向前每次见阎锡山,场合要么是训话要么是检阅。当时,他只是众多军校生中的普通一员,与掌握大权的阎锡山并无任何交往。

阎锡山不会关注籍籍无名的学生徐向前,更不会预见到将来竟会被这位学生整治得狼狈不堪。

两人错过彼此,徐向前离省立师范后迎来新机遇,其在此的学习经历为日后进入黄埔军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徐向前威震山西】

1924年冬,徐向前离省立师范,别父母与妻,踏上新求学之旅。

他抵达远隔千里的广东,彼时该地为中国革命氛围最浓厚的省份之一。

同年6月,抵达广东的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该校由孙中山创办。在此,他的思想再次经历深刻转变。

在黄埔军校,徐向前积极上进,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正当他满怀热忱欲大展宏图之际,却再次遭遇变故。

孙中山逝世后,黄埔军校遭蒋介石掌控,徐向前再次决定离去,因他不愿追随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

1927年3月,徐向前历经多地辗转后抵达武汉,终寻得符合其理想与目标的组织——共产党,自此踏上革命征程。

在共产党领导下,徐向前参与广州起义,后成为红四师创始人之一。此时,他在军校所学知识在战场上得到充分运用。

徐向前队伍屡获大胜,四年间,凭杰出军事才能与坚定信念,获党组织任命,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徐向前指挥部队作战时,创新了多种战术,尤其在黄安战役中,他巧妙运用“围点打援”策略,该战术成为其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此战术在蒋介石指挥的国民军队中得以实践并成功,战役中红军歼灭敌军1.5万余人,俘虏近万,并活捉69师师长。

徐向前领导的战役这只是序幕,后续无论是对抗国民党还是抗击日寇,他都取得了卓越的战绩。

徐向前加入共产党后,屡率红四军击败蒋介石国民党军,此前,阎锡山似乎对徐向前并不知晓。

【阎锡山初见徐向前】

1932年,阎锡山于太原绥靖公署办公时,于报纸上读到徐向前连续击败蒋介石国民党部队的报道。

他向旁侧幕僚发问:“我五台竟有此人,能胜蒋军,实属不凡!”

阎锡山之感叹源于与蒋介石交手,对抗中他屡尝败绩,相比之下,徐向前连战连捷,这一对比令他深感意外。

赵戴文,曾为徐向前之师,闻言即答:“您或已忘却,徐向前乃我校初创时首批学子,后赴黄埔军校,转投共产党,当时若留,或有所不同。”

得知徐向前不仅是山西同乡,还曾有过“师生之谊”,阎锡山倍感诧异:“徐向前,秀才之后,竟如此出众?当初未能留他,实为憾事!”

徐向前家族数代多仕途,少武人,他算徐家特例,后生可畏。此人愈发令他想见,这位年轻同乡令人期待。

阎锡山刚萌生想见那位出色青年的念头,不久便迎来了契机。

1937年夏,中国面临日寇残酷侵略,已至生死存亡之关头。

国共两党决议搁置争议,携手抗日。阎锡山首次会见杰出学生徐向前,彼时徐向前正随周总理赴山西,参与与其的会谈。

他与阎锡山同乡且邻近,并有师生之谊。鉴于熟人便于交涉,党组织安排徐向前与周总理一同前往山西,与阎锡山会面。

三人会面,先议抗日形势。正事毕,阎锡山忽与周总理玩笑间提及,道出他与徐向前之间的深厚渊源。

阎锡山言语中玩笑与试探并存,周总理对此真假难辨的话语,从容应对,以兵来将挡之策,自然给出了恰当的回应。

这场会谈在几人友好的氛围中逐渐结束,标志着阎锡山与徐向前的首次会面。

【“金牌调解员”徐向前】

阎锡山少有看重之人,徐向前算其一。他对徐向前青睐,除师生、老乡关系外,更因两人家族有深厚渊源。

徐向前家族徐氏乃山西五台名门,尤以十五世祖徐继畲最为显赫。

阎锡山与徐向前虽无直接交集,但徐家与阎家交往密切。徐向前之兄徐受谦任阎锡山部队军需官,且阎锡山夫人亦出自徐家。

徐阎两家相互了解甚深,且村落仅一河之隔,既是近邻也是亲友。由此观之,阎锡山与徐向前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同寻常。

即便国共纷争激烈,阎锡山也未如蒋介石般骚扰徐家。因此,他能坦然向徐向前表达自己对傅作义的忧虑。

傅作义乃晋绥军高级将领,与阎锡山关系疏远。尽管他才华横溢,阎锡山却对他缺乏信任。

1936年冬,傅作义遵上级之命,于绥东地区抗日并获胜,随之声名鹊起。

然而,阎锡山对傅作义取胜并无喜色,反生戒备。待傅作义回山西汇报,其下属竟意外身亡。

傅作义后来明白,阎锡山已惩处“亲蒋”下属,此举暗示他亦将成为阎锡山打击的目标。

傅作义洞悉阎锡山意图后,即刻连夜离开山西。两人虽未彻底决裂,但关系已大不如前。

此后,阎锡山对傅作义手段更为严苛,于山西发起“讨傅”,迫使傅作义转投蒋介石麾下,两人关系因此降至冰点。

抗日关键时期,合作傅作义势在必行。阎锡山经深思熟虑,决定委托年轻将领徐向前,前往与傅作义沟通,以促合作。

安排徐向前劝说傅作义,一是基于心理上的信任,二是两人间存在渊源。

徐向前的堂叔徐子珍与傅作义交情深厚,傅作义念及徐子珍的情分,不会对徐向前这个小辈不利,因此徐向前坚持前往。

徐向前了解阎锡山与傅作义关系僵化缘由后,为顾全大局,与周恩来一同前往大同,与傅作义进行会面。

三人深入交谈三小时,徐向前与周总理助力阎锡山、傅作义缓和关系。傅作义承诺配合,接受阎锡山统一指挥。

徐向前加入调节阎锡山与傅作义关系的行程后,进展顺利。阎锡山见识到徐向前非凡能力后,更加赏识这位年轻后辈。

【阎徐二人决战山西】

阎锡山欲拉拢徐向前,但徐向前了解阎锡山善变,常年在军旅中显现出其随时可能反水的特性,因此认为必须对他保持警惕。

八路军决定与阎锡山部合作时,徐向前即刻向上级发出警示。事实验证了他的判断极为精准。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虽携手御侮,但阵营差异仍存。两党合作抗日,体现民族大义;然而,各自立场与路线不同,亦需理解其内在差异性与复杂性。

阎锡山虽重视徐向前,但未放弃对抗共产党。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阎锡山展现暴虐本性,实施苛政,欺压民众,并迫害共产党人,与之决裂。其冷酷行为,终致他与徐向前的同乡及师生情谊荡然无存。

1948年6月,徐向前率成立不足一年的纵队,与阎锡山炮兵团在汾河交锋。

两小时内,徐向前部队全歼阎锡山精锐。阎锡山闻讯气极,几近晕厥,直呼不可能。

阎锡山征战多年,竟被一同乡后辈屡次制衡,倍感苦楚。

阎锡山败势已明,挣扎徒劳。徐向前再次于山西施展攻势,成功指挥部队,最终解放该地。

阎锡山被共产党逼至台湾,与蒋介石一同,最终卒于他乡。徐向前至此与阎锡山缘分尽断,新老“山西王”对决,徐向前获胜。

共产党员徐向前担任调解角色,成功调解阎锡山与傅作义之间的争端,展现了其出色的协调能力和政治智慧。

环球军事报道:《徐向前与阎锡山之间,存在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深厚渊源》。

3. 党史天地专题:探讨《徐向前与阎锡山的三度对战经历》,详细记录两人历史上的三次重要军事交锋事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