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兵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灭火抑爆系统!它同样并不完美

历史杂谈驿站 2023-07-15 00:16:27

俄乌战场,一辆T90M坦克正在乌克兰平原上愉快地奔跑着。可是,一枚反坦克炮弹(也可能是自杀式无人机)突然照着T90M的“屁股”来了一下。

可怜的T90M坦克瞬间便冒起滚滚浓烟,来到一个转弯口后便停了下来,坦克乘员们开始下车四散逃命。

坦克乘员们跑出来时,可以看到坦克屁股后面的浓烟一直在减少,直至熄灭。毫无疑问,T90M自带的“抑爆灭火系统”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让这辆T90M坦克躲过了殉爆的悲惨结局,乘员们最后才能安然撤退。

坦克“抑爆灭火系统”的前世今生: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抛头露面后,它的金刚不坏之躯当时确实吓坏了步兵。可是,随着反坦克步枪和反坦克炮的出现,坦克经常也会被打得抱头鼠窜,大火焚身。

一战时期的坦克

那个时候,坦克乘员们还没有想到为坦克去配备什么灭火装置,坦克中弹起火后第一时间就是下车跑路,跑不掉的就交待在那个铁“棺材”里了。

后来随着坦克的各项技术越来越成熟,坦克自身也开始装备上了一些灭火装置,不过那个时候依然很简陋。

二战时期,坦克的灭火装置以手动式和半自动式为主。手动式的很好理解,就是乘员发现坦克着火后,就提着坦克内部放置的灭火器来灭火,哪里着火喷哪里。

还有一个半自动灭火装置,就是乘员发现火灾后,操纵开关让内部的灭火瓶阀自动开启,由喷嘴喷出灭火剂来覆盖式灭火。

但这种灭火方式要扑灭引擎室的火情比较困难,二战坦克一旦引擎起火,乘员如果在枪林弹火中探出身子拿着灭火器灭火,那等于是白白送命,还不如丢下坦克赶紧跑路呢。

因此在二战后期,一些坦克也开始在引擎室里装备上自动灭火系统,例如德国人的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在自己的发动机隔舱里,装上了一个自动调温器装置,它会在120摄氏度时自动启动检测,随后触发二氧化碳来进行灭火。

综合来说,二战坦克上的“灭火抑爆”系统都是比较原始的,真正的发展是在战后。

战后随着军事科技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灭火抑爆”系统也越来越先进了,俨然成了坦克在战场上的最后生存防线。

现代大部分的坦克都装有“灭火抑爆”系统,这可以保证它们被反坦克导弹击穿后,大概率不会马上殉爆,至少能为乘员提供宝贵的七八秒逃生时间。

其实现代“灭火抑爆系统”原理也很简单:坦克内部安装温度和光感感应探测器,一旦有火情就会触发坦克内部的警报系统。

然后通过自动控制器来打开坦克内部的灭火阀门,释放灭火瓶的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来浇灭坦克内部的大火。

三氟一溴甲烷的灭火效率要远远高于二氧化碳灭火剂,而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低。当然了,所有灭火剂对人体都是有一定伤害的,但和被大火烧死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坦克内部的“灭火抑爆系统”灵敏度也越来越高,这让坦克乘员在战场上的逃生概率也大大提升了。

例如光学火焰探测器,能对火焰的反应时间在5毫秒内。为了同时降低误报的情况,避免打开打火机点烟都触发灭火系统,现代坦克还会采用双光谱或三光谱探测器对光谱中多个波段实施监测。

按照现代坦克的普遍要求,灭火抑爆装置必须要在10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部的火情。因此,坦克内部安装的灭火器都是直接喷射模式,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大的力量来灭火。

至于坦克内部配置灭火瓶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一般都是根据各型号坦克的不同布局来特别设计。

德国豹2

例如美军的M1艾布拉姆斯,德国的豹2和以色列的“梅卡瓦”等主战坦克,它们的灭火抑爆系统都是安装在乘员舱内。

但德国早期的豹2坦克乘员舱并没有安装灭火抑爆系统,直到1985年,德国人才为新下线的豹2乘员舱安装了灭火抑爆装置。

我国99式主战坦克灭火抑爆装置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可以在0.1秒时间内对火情做出迅速反应,给予坦克乘员最大的安全保障。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武器,自然也没有完美的灭火抑爆系统!

这套灭火装置哪怕设计得再好,也有“阴沟里翻车”的时候。

T-90A主战坦克烧成了架子

例如俄军的这辆T-90A主战坦克,在靶场进行训练时就被友军误炸,结果它一侧的爆炸反应装甲被炸飞,大火最终把坦克烧得面目全非。

由此可见,这辆T-90A装备的的灭火抑爆系统当时并没有发挥作用。

这其实也是苏系坦克的一个通病,灭火抑爆系统可靠性是苏军坦克的一大短板。在海湾战争中,经常能看到伊军的苏系大火冲天或殉爆,最后烧得只剩下一堆破铜烂铁。

例如苏联的69式中型坦克,它所谓的灭火抑爆系统防护系统,也只是在车内配备半自动型灭火瓶3个,手提灭火器1个。

其实在炮火纷飞的坦克战中,坦克一旦瘫痪,乘员逃命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提着灭火器给坦克救火。

因此,更加先进的灭火抑爆装置,不仅可以拯救坦克乘员的宝贵性命,也可以大大提高坦克在战场的生存力,至少不会“一击就废”。

各位看官老爷们,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吧!

(图源网络,侵删。)

4 阅读: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