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战打响,美罪行写满11章节,中方通告全球,美国必须给出交代

万视观察 2025-03-26 19:48:39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5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根据全球网络安全厂商、研究机构和学者等披露的调查分析研究成果,编制《美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监听窃密活动》报告。《报告》从11个章节,详细披露美情报机构不遗余力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和通讯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攻击渗透能力,从大型互联网和IT厂商的数据中心,乃至整个移动产业生态体系无孔不入,大肆窃取数据,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监听窃密行动,严重危害全球各国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理事长表示,美方针对SIM卡漏洞的攻击,使其攻击可以跨越手机系统和品牌。美方的攻击不仅直接针对智能手机终端本身,而且对智能手机供应链展开前置攻击。例如入侵SIM卡出厂厂商,直接窃取SIM卡的加密密钥,从而实现对通讯数据的快速破解还原。美方还依托攻击运营商网络设备,构建攻击阵地,美方构建了攻击手机、PC等上网设备的“量子系统”,可以在重点人员上网过程中,通过植入临时流量,实现木马注入。

美国监听机构(资料图)

中方注意到有关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美国政府滥用其在信息技术和产供链上游的垄断优势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手机乃至整个移动产业生态体系开展大规模、长时间恶意网络活动,可谓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报告揭露出,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通过供应链和移动运营商实施网络攻击的国家。多年来,美方惯于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贼喊捉贼”,操弄双重标准,不遗余力炒作所谓“5G供应链安全问题”,同时却在自己国家大型互联网企业或设备供应商配合下,在全球信息设备产品中预设后门。

这样的恶行当然不是一天两天才开始干起来。在历史长河里,美国一直扮演着黑客帝国的角色。从斯诺登事件曝光美方实施棱镜计划,到维基解密揭示丹麦协助其监听欧洲盟友,再到瑞士加密机丑闻,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铁证如山。如果再往前追溯,还有南联盟防空力量遭瘫痪、颜色革命幕后操纵等等案例。这些记录充分说明,他们早已习惯把科技变成政治武器,为自己谋取利益而置他国安危于不顾。

美国监听机构(资料图)

2015年,“维基揭秘”网站爆料,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任法国总统,以获取施政纲领、对外政策等情报。

2013年,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大规模网络监控的丑闻。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全球秘密监听项目24小时运行,对电子邮件、脸谱网消息、谷歌聊天、Skype网络通话等进行监听监控。

美国中央情报局(资料图)

3月18日周二解密的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文件显示,1959年至1960年,美国情报机构监听了中国新华通讯社(文件中的缩写为NCNA)哈瓦那分社。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文件中写道:“1959年5月,中国新华通讯社(NCNA)在哈瓦那(古巴首都)的El Medico大楼开设了办公室,这栋楼的一部分用于居住,一部分为商业用途。不久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哈瓦那的间谍获得了大使,以及使馆工作人员卡罗琳・O・斯泰西(Carolyn O. Stacy)的同意,通过斯泰西住所隔壁房间的墙壁对新华社古巴分社进行监听活动……1959年11月29日,在其住所内安装了麦克风和录音设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们要认识到,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隐私比黄金还贵。报告曝光的这些恶意网络活动,说到底,是对全球信任体系的一次挑战。美国想要重新赢得信任,光靠嘴上说说是远远不够的,得拿出实际行动,停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4 阅读: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