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生活压抑到了极点”,疫情中上海人呈现抑郁风险需警惕

财视传播 2022-05-11 17:15:45

根据文章内容,百度指数显示,3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30天内,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5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面临疫情下的心理余震。

文章指出,通过相关调研,4月以来,超过四成上海居民已呈现出抑郁情绪,比例较高。具体表现为:最近两周,频繁体验到低落、无望,以及凡事缺乏兴趣与乐趣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饱受困扰后可能尝试轻生等危险行为。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的研究就发现,疫情暴发的前三个月里,武汉地区的自杀死亡率增加了66%。当时,在微博搜索“武汉 抑郁”、“武汉 创伤后遗症”,看到的信息触目惊心。一个在武汉的男生发视频,称自己快不行了,每天都特别痛苦,他总是莫名奇妙地崩溃。崩溃之后,就疯狂地掉眼泪,他最强烈的一个愿望居然成了“很想一觉睡过去,再也不醒来”。

而据《经济观察报》5月5日的一篇报道,近来沪上一些心理热线的来电数量激增。而药品类的求助中,求安眠药的特别多。

有在上海工作的居民在社交平台记录了其被封的第37天,写道:“没有一点好消息,咆哮的基层工作者,群体感染的快递小哥,居高不下的感染人群,今天是被封以来最抑郁的一天。”

还有一个人在上海带孩子的妈妈发文写道:“没有朋友、家人的陪伴,去菜场买菜都想和卖菜的多说几句话,被封之下整个生活压抑到了极点。感觉自己在坐牢,什么也没有意思,哪里也不能去。”

5月6日,“上海发布”发表文章《关注“负面情绪”的预警信号,这份提示请收好》,其中表示,当自己或他人出现“高出常态”的症状表现,比如兴奋冲动、言行紊乱、焦虑烦躁等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但许多“低于常态”的心理现象,比如情绪低落、疲劳、悲观绝望等,却很容易被忽视或者低估。对此,文章希望大家将信任的专业机构、心理热线等资源储存到自己手机、电脑上,一旦有需要可以随时求助,比如“上海市心理热线”是962525,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急诊咨询电话为34773079。同时,上海市16个区也都有精神卫生中心,近期市、区整合的“互联网医院医联体平台”也逐步完善并开展线上服务。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