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的战场上,灵甫遭遇了挫败,而李天霞因此受到了世人的广泛指责。
1947年那会儿,孟良崮这场仗对蒋介石来说特别重要。为了让自己在这场战斗中占上风,蒋介石可真是豁出去了,他一下子调动了25个师的兵力,就连自己的亲卫队74师也给派上了前线。
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仅仅三天三夜就结束了,他的日记里很快就要记下“孟良崮惨败”这一重要事件。
孟良崮那仗打输了,蒋介石气得不行。在战后那个总结会上,他轮番上阵,把那些高级将领都骂了个遍,像黄百韬、汤恩伯这些人都挨了批,当然啦,他自己是不算的。在那些被点名的将领里头,蒋介石骂得最多的,就是那个“李天霞”。
李天霞在打仗时不愿意跟张灵甫配合,这让张灵甫的旁边位置直接暴露给了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结果张灵甫被打死了。蒋介石得知后火冒三丈,他恨透了李天霞,处理意见简单直接:当场就地处决。
那时候,张灵甫被解放军给围住了,为啥李天霞就是不去帮忙呢?他们之间到底有啥解不开的结?还有啊,李天霞最后是不是真的被蒋介石给就地正法了?
李天霞和张灵甫之间的不和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张灵甫是李天霞在黄埔军校的学弟,他们毕业后都被派到了74军(也就是后来的整编74师)工作。不过,因为李天霞比张灵甫早到,所以在74军里,李天霞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张灵甫的直接上司。
李天霞这人,不光是靠年头熬出来的,他手里还真有几把硬刷子。就拿淞沪会战来说吧,他带着队伍跟日本鬼子的精锐部队硬扛了好几个月,愣是一步没让。就算后来形势不妙,全军得撤,李天霞还是那股子狠劲儿,跟鬼子拼了老命三天三夜,硬是给兄弟们赢得了撤退的时间。
再说南京保卫战那会儿,李天霞也是打出了响当当的名声。在那场硬仗里,李天霞顶着日军飞机大炮的猛烈攻击,还有比他们人数多好几倍的日军,愣是一步没退。
后来,日本鬼子从城墙被打破的地方爬了上来,李天霞二话不说,领着人就冲上了城墙,跟敌人面对面地干了起来。经过一番激战,他们终于从敌人围得铁桶一般的阵型里,硬生生打出了一条出路。打那以后,李天霞因为这场战斗出了大名。
李天霞打仗打得好,很受上级领导的赏识。从1927年到1936年这十年里,他职位升得特别快,一开始只是个排长,后来一路升到师长,再后来还当上了74军的副军长。这让李天霞信心大增,他觉得74军军长的位置简直就是为他准备的,不会出啥岔子。
李天霞这人吧,从不瞎自信。那会儿,要是比谁资格老、功劳大,74军军长的位子,他坐最合适不过。可蒋介石一纸任命下来,李天霞直接懵了,因为军长不是他,倒是让副军长张灵甫给当了。
李天霞心里憋屈,可他压根没想到,张灵甫能当上军长,其实是王耀武经过一番仔细琢磨后,向蒋介石力荐的结果。
王耀武跟李天霞都是黄埔那一期的,后来还一块工作了好些年。不过呢,因为跟李天霞打交道多了,王耀武就看出他身上一堆问题。
李天霞打仗确实厉害,每次出兵都能赢得漂亮的成绩。但这家伙特别自大,脾气又倔,经常不把上级的命令当回事儿。并且,他缺少那种能自己挑大梁打仗的策略和果断下决定的魄力。
张灵甫这人吧,跟其他人比起来,那可是低调多了。自打他进了74军,也是战功赫赫,不过他这人挺知道藏着掖着,不怎么爱显摆。跟上级领导们关系也处得挺好,深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王耀武在跟蒋介石提74军军长人选时,特别看好张灵甫。蒋介石本来就对张灵甫印象不错,这样一来,74军军长的位子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张灵甫的头上。
李天霞心里头早就盯上了74军军长那个位子,可没想到最后却让张灵甫给截了胡,这就像眼看鸭子快飞到嘴边了,结果让人给抢走了。这事儿对李天霞来说,简直是军旅生涯里的一大转折。从那之后,他和张灵甫之间就有了道看不见的墙。李天霞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私下里却总让手下人对张灵甫的命令阳奉阴违,故意给他制造些麻烦。
1947年2月份,李天霞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了一个能大展身手的机会。他因为多次立下战功,王耀武特地给蒋介石发电报,推荐李天霞当整编军的军长,这个整编军是由83师和74师整合起来的。这下子,李天霞可真是风光无限了,手里头管着两个军的兵力,就连张灵甫也得听从他的指挥。
李天霞一下子混得风生水起,张灵甫就成了被盯上的那个人。说实话,张灵甫心里挺瞧不起李天霞的。因此,每当李天霞开始指挥这指挥那的时候,张灵甫就在琢磨怎么给李天霞使绊子。没多久,张灵甫还真就等到了这个机会。
1947年4月份,李天霞接到了上级的指令,让他带着队伍从临沂出发,朝着蒙阴那边开拔。张灵甫呢,一心想着立功,等他们一到蒙阴城边上,就急不可耐地想要立马攻打城池,好抢个头功。
不过,李天霞心里犯嘀咕,怕部队冲得太猛,会掉进华野主力的圈子里,所以就没答应张灵甫的开打请求,还让他带着队伍往后撤了四十多公里。
不过,李天霞很快意识到自己搞错了,之前的担忧根本没必要。虽然他赶紧让人再用汽车把张灵甫的部队运回原地,但战机已经错失。张灵甫对此大为不满,他觉得要是李天霞没让他撤退,蒙阴这会儿早就拿下了。
张灵甫心里越想越窝火,干脆直接把这事儿跟兵团司令汤恩伯说了,说李天霞指挥得乱七八糟,还申请不再受他管辖。
汤恩伯看了张灵甫的告发信,火冒三丈,立马找蒋介石,要求把74师调到黄百韬纵队那边。后来,蒋介石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对李天霞的惩罚决定。
把李天霞的职务给撤了,但还让他留着任上,这么做是为了给那些疏忽职守的其他将领提个醒,让他们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事儿算是把李天霞得罪得死死的,他对张灵甫的怒火攒到了极限。结果,在孟良崮那场仗里,李天霞干脆没伸手救张灵甫,就那么看着他陷入了困境。
1947年5月份,孟良崮那儿打响了大战。蒋介石特别看重这场仗,下令全军都得配合74师一起打。张灵甫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定了个战术,就是让队伍一块儿往前冲。他还安排李天霞带着一个旅的兵力,从侧面保护74师,免得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
但到了那会儿,李天霞对张灵甫已经没啥耐心了。命令一下来,李天霞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不过为了应付上面的安排,他还是随便派了队人马去帮张灵甫。只是张灵甫压根不知道,那支援的队伍其实就只有一个连的人,而李天霞跟张灵甫说的却是一个旅的兵力。
张灵甫不了解真实状况,他以为自己的侧翼防守得像铁桶一样牢固,所以行军时特别激进。但他哪里知道,解放军其实早就突破了他们的侧翼防线,还悄悄布下了陷阱。等张灵甫反应过来,发现自己被李天霞给耍了的时候,第74师整编部队已经落进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里。
张灵甫急着想打破敌人的包围,所以他不停地向司令部请求帮忙。司令汤恩伯接到消息后,立刻给李天霞下了命令,让他赶紧去垛庄帮74师撤退。可这时候,李天霞还没感觉到事情有多紧急,他还是坚持让83师的主力先别动,只派了57团去支援张灵甫。
李天霞没料到张灵甫能撑那么久,更没想到解放军消灭敌人的本事那么强。他把张灵甫的部队团团围住时,粟裕将军已经在垛庄那边安排好了人手。垛庄是74师逃跑的唯一出路,解放军早就设好陷阱,就等着把敌人一网打尽。
垛庄没了之后,张灵甫没别的招儿,只能带着全军死守孟良崮,他还直接跳过上级,找蒋介石求救。蒋介石一看张灵甫的求救信,气得不行。在当天的打气会上,他大声骂了整个军队,说谁要是再耽误打仗、怕敌人躲着不打,绝不轻饶。
蒋介石下令后,李天霞才猛然惊觉自己惹上了大麻烦,这事儿关乎他的小命。他丝毫不敢拖延,立刻指挥军队准备战斗,全力帮助74师撤退。与此同时,黄百韬、胡涟等部队也收到了命令,开始往孟良崮那边赶。
不过,现在张灵甫的74师已经被解放军牢牢掌控,就算国民党军的精兵强将全上,也扭转不了张灵甫必败的局面。
李天霞带着队伍快赶到孟良崮附近时,就听说张灵甫被打死了。没多久,又传来消息,张灵甫带的整编74师,三万多号人,全都被干掉了。
这个消息对蒋介石来说简直就是当头一棒,士兵伤亡惨重不说,最终还没能拿下那场战役,这是蒋介石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后来打的败仗总结会上,蒋介石得找人背这锅。张灵甫那家伙因为小看敌人、冲得太猛已经死了,蒋介石没法再找他算账。这样一来,就只有那个不听命令、不把上级放眼里的李天霞了。
那时候,蒋介石火得不行,压根儿不想听李天霞废话,直接一句话定了他的罪:“别磨蹭了,就地枪毙。”
结果是这样的:其实,就在枪决还没真正执行的时候,蒋介石突然改变了主意。他觉得李天霞立下的战功实在太多了,以后肯定还能派上大用场。所以,他赶紧把李天霞的死罪给撤了,改成在南京军法处进行审判。这明摆着就是给李天霞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嘛。
过了一个月,李天霞就被放出来了,然后过了半年,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升了官,当上了73军的军长,位置可不低。
不过,李天霞这个军长就像是匆匆过客,随着蒋介石放弃南京逃到海峡对岸,李天霞也开始了他东躲西藏的生活。在岛上,蒋介石多次找李天霞的麻烦,甚至让他两次进了监狱。还好那时候有宋美龄等人帮忙说话,李天霞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出狱之后,蒋介石直接拿掉了李天霞手中的权力,只给他安排了个没实权的职位挂着。没了实权的李天霞,自此变得消沉,他的军旅生活也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画上了句号。
李天霞晚年过得挺凄惨,多次挨罚后,老婆也走了。手里没权,他就靠政府那点补助活着。六十岁那年,李天霞就这样默默地走了。听说他临死前还想尝尝甘蔗汁,可到最后一口气都没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