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亡魂的托付

小侃间 2025-04-04 14:29:48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猖獗,倭寇如恶狼般四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曾经热闹非凡的海上商路,变得冷冷清清,商船踪迹全无。为了保住性命与货物,商人们纷纷放弃水路,改走陆路。

南京商人阿海,此次前往福建收购茶叶。装满货物后,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着马车踏上归程。归途中,需穿过绵延的大山,山里阴森寂静,人迹罕至。直至夜幕降临,阿海才远远瞧见前方有一家客栈。他长舒一口气,心中想着终于能好好休息,吃上一顿热乎饭了。走进客栈,阿海点了一桌子好菜,还要了一壶酒,大快朵颐起来。

正吃得高兴,客栈门被推开,一位女子走了进来。女子身着素衣,虽衣衫破旧,却难掩清秀之姿。她怯生生地对店小二说:“小哥,我实在饿坏了,能否赏我些剩饭?我身无分文……” 店小二眉头紧皱,满脸嫌弃,伸手就要将女子赶出去。阿海见状,心中顿生怜悯,连忙说道:“慢着!姑娘,你到我这儿来吃吧,我点的菜多,一个人吃不完。” 说完,又吩咐店小二盛一碗米饭。女子接过米饭,并未坐下,而是向阿海深深鞠了一躬,小声说道:“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随后,端着米饭走到客栈门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阿海看着女子瘦弱的背影,心中不忍,又让店小二把桌上的菜给女子端过去一份。

饭后,阿海回到房间,倒头便睡。睡梦中,他突然想起还没喂马,猛地惊醒。披上衣服,阿海匆匆走向马棚。月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借着月光,阿海发现草堆里躺着一个人。走近一看,竟是那位女子。阿海轻声问道:“姑娘,你怎么睡在这里?” 女子缓缓坐起来,眼中带着一丝不安,说道:“我…… 我没钱住店,只能在此将就一晚。” 阿海又问:“你这是要去哪儿?” 女子叹了口气,说道:“我要去南京找哥哥。他一年前帮人押送货物去南京,此后便没了音信。家中又遭倭寇侵袭,房子被烧,实在走投无路,我才来南京寻他。”

阿海看着女子可怜的模样,心中一动,说道:“姑娘,你到我房间去睡吧,这外面又冷又不安全。” 女子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说:“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恐怕不妥。” 阿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挠挠头说:“姑娘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 说完,回房间抱来一床被子,递给女子,又说道:“我也是回南京,明天咱们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敢问姑娘芳名?” 女子接过被子,点了点头说:“谢谢公子,你叫我红儿吧。”“好,那就这样定了,红儿姑娘,明天咱们一同上路。” 说完,阿海便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清晨,阿海走出客栈,发现红儿早已在门外等候。阿海在客栈买了足够的干粮和草料,两人便赶着马车出发了。大山里树木繁茂,枝叶遮天蔽日,时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叫声,让人毛骨悚然。红儿紧紧抓着马车,脸色苍白。阿海见状,故意讲起笑话,逗红儿开心。渐渐地,红儿的心情放松下来,和阿海有说有笑。

傍晚时分,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阿海抬头看了看天,焦急地说:“不好,要下雨了,咱们得赶紧找个地方避雨。” 然而,在这深山老林里,想要找到人家谈何容易。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两人只好把马车赶到一棵大树下。阿海和红儿挤在马车上,浑身被雨水打湿,又冷又难受。

夜色越来越浓,阿海突然看到山腰的树林中有一丝灯光闪烁。他兴奋地对红儿说:“快看,那边有灯光,肯定有人家!” 阿海把马拴好,拉着红儿朝着灯光走去。走近一看,是一间低矮的茅草屋。阿海上前敲门,大声喊道:“有人在家吗?我们是过路的客商,想借宿一晚!”

门缓缓打开,一个男子出现在门口。阿海刚要开口,红儿突然尖叫一声:“哥哥!” 阿海愣住了,男子也惊讶地看着红儿:“妹妹,真的是你吗?” 红儿冲过去,抱住哥哥,放声大哭:“哥哥,我找得你好苦啊!” 男子拍着红儿的背,安慰道:“好了,妹妹,不哭了,这不是找到了嘛。” 红儿擦着眼泪说:“这是阿海,路上多亏了他照顾。” 男子拱手施礼道:“感谢恩公,在下青松,这边有礼了。”

青松把阿海让进屋里。阿海环顾四周,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青松问红儿是怎么找来的,红儿哭着把家里遭遇倭寇,房子被烧,自己一路乞讨来找青松的经过说了一遍。红儿又问青松:“哥哥,你为什么不回家,要住在这里?” 青松低下头,叹了口气说:“我押送的货物被倭寇抢走了,我无颜回去向主家交代,只能躲在这里。” 说完,兄妹俩抱头痛哭,心中满是委屈。

阿海忙劝道:“你们兄妹好不容易团聚,这是好事,应该高兴才对。” 青松擦了擦眼泪,说:“对,对,是该高兴。你们衣服都湿了,我生点火,你们把衣服烤一烤。” 说完,青松生起了火,又去厨房弄了些饭菜,还拿出一坛酒。青松举起酒杯,对阿海说:“兄弟,多亏你照顾我妹妹,我敬你一杯!”

酒过三巡,青松突然拉住阿海的手,认真地说:“兄弟,我有一事相求。” 阿海疑惑地看着青松:“兄弟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不推辞。” 青松看了看妹妹,说道:“我妹妹如今到了婚嫁年纪,我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家,我想把她托付给你。你为人善良,又有担当,我相信你能给她幸福。” 红儿一听,脸涨得通红,说道:“哥哥,你怎么能这样……” 青松握住妹妹的手,说:“妹妹,哥哥现在自身难保,不能让你跟着我受苦。阿海是个好人,你跟着他,哥哥放心。”

阿海脸也红了,结结巴巴地说:“这…… 这太突然了。红儿又漂亮又善良,我怕自己配不上她,委屈了她。” 其实,阿海一路上对红儿也产生了感情,心里正暗自欢喜。青松又对红儿说:“妹妹,这是你的福气,你就答应了吧。” 红儿害羞地低下头,躲到一旁。青松大笑起来:“哈哈,看来这事就这么定了!” 说着,又和阿海碰了一杯。

不知什么时候,阿海和红儿趴在桌上睡着了。天快亮时,青松叫醒了他们:“天快亮了,雨也停了,你们的马车还在山下,早点出发吧。” 红儿起身抱住哥哥,撒娇道:“哥哥,我不想走,想留下来陪你。” 青松摸了摸妹妹的头,笑着说:“傻丫头,你不能跟哥哥过一辈子。快跟阿海去吧,等你们成了亲,生了孩子,再来看看哥哥。” 红儿听了,脸更红了。阿海也劝道:“青松兄弟,不如你跟我们一起走吧,这样你们兄妹就不用分开了。” 青松哈哈大笑起来,说:“哪有大舅哥跟着一块儿出嫁的,这不让人笑话嘛。”

接着,他又拉着阿海的手,郑重地说:“阿海兄弟,妹妹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待她。” 阿海坚定地点点头:“哥哥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妹妹的。” 说完,阿海拉着红儿下了山,赶着马车踏上了归途。

回到南京后,阿海和红儿很快就成了亲。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几个月后,阿海又要去福建贩茶,想着会路过青松那里,便带了许多礼品,满怀期待地去看望他。可到了之后,阿海傻眼了,怎么也找不到那间茅草屋。他四处张望,周围的树木和地形都没变,可茅屋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阿海正纳闷,突然看见山林里有个采药的老人。他连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请问您知道这附近原来有间茅草屋吗?” 老人看了看阿海,摇了摇头说:“我就住在山那边,这方圆十里就我一户人家,我天天上山采药,从没见过其他人家。” 阿海说:“不对啊,我大舅哥就住在这,之前这里明明有一间茅草屋。” 说着,便朝着茅草屋原来的位置走去。

老人忙喊道:“小伙子,快下来,你站在别人坟头上了!” 阿海一惊,停下脚步:“坟?什么坟?” 老人指着阿海脚下的小土包说:“一年前,我采药路过这里,看见一个年轻人躺在地上,浑身是刀伤,已经死了好几天了。估计是遭了倭寇,逃到这里的。这地方荒无人烟,没能被人及时发现,得不到救治,就死在了这里。我不忍心看他曝尸荒野,就把他埋在了这里。”

阿海听后,心中一惊,再想想消失的茅屋,难道老人埋的就是青松?可他一年前就死了,那我们之前看到的青松是什么?想到这,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他跪在了土包前。老人问:“你认识这年轻人?” 说着,在土里扒拉两下,拿出一个玉佩,“这玉佩是我埋他时从他身上取下来的,想着万一以后有人来找,也好有个凭证。你看看,认识吗?”

阿海接过玉佩,仔细看了看,说:“这可能是我妻子哥哥的,我拿回去让妻子辨认一下。” 谢过老人后,阿海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红儿,并把玉佩拿给她看。红儿一眼就认出了玉佩,顿时泪如雨下:“这就是我哥哥的玉佩,没想到他……”

阿海这才确定,那坟里埋的就是青松。后来,阿海带着红儿把坟头修整了一番。此后,阿海每次路过这里,都会去祭拜。他始终牢记对青松的承诺,和红儿携手相伴,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