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宇黄焖鸡剩菜门事件证明:劳动者的饭碗最不容欺骗

天真一笑 2025-03-14 00:47:44

2025年3月12日,一条名为#杨铭宇黄焖鸡剩菜回收再卖给顾客#的热搜,让这家国民快餐品牌瞬间成为众矢之的。新京报记者暗访揭露,多家加盟店后厨存在“发酸食材重复使用”“隔夜发黑牛肉加色素冒充新鲜肉”“回收顾客剩菜二次加工”等触目惊心的操作,甚至员工无需健康证即可上岗。

事件爆发后,杨铭宇总部迅速发布致歉信,宣布永久关闭涉事门店、全国排查整改,并承诺强化监管。然而,消费者的怒火并未平息。3月13日,国家食安办对山东、河南两地启动挂牌督办,事件升级为国家级食品安全案件。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杨铭宇首次陷入食品安全丑闻。2024年,郑州某门店因致20人食物中毒被调查,四川消费者更在外卖中吃出整只老鼠。这家标榜“打工人的温暖一餐”的品牌,却在最基础的食品安全上反复践踏底线。

这让人感到,企业从上到下似乎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傲慢——对“普通劳动者的信任”有一种近乎践踏般的漠视。

01

本来,杨铭宇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迅速,但其危机公关却几乎无效,为什么?因为这家可以说是代表黄焖鸡品类的企业,早就踩中品牌公关的三大“雷区”

1、道歉≠责任承担:形式主义整改的致命缺陷

在杨铭宇的致歉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虽有关店、排查、培训等“标准动作”,却回避了很多核心问题。

比如对加盟商的管理能力和负责态度的严重缺失。加盟商竟然可以任意压缩成本,偷工减料和违规操作成为常态。总部仅通过罚款和“突击检查”这样的点式管理,几乎让自己的连锁管理体系形同虚设。

比如对历史问题的“惯性敷衍”。此前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涉事门店仅“暂时停业”或“免单补偿”,企业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让消费者连维权都很困难。此次整改,杨铭宇仍然未触及加盟商筛选、利润分配等深层问题。

别忘了, 危机公关的核心是“修复信任”,而非“平息舆论”。

觉得消费者好忽悠,这是很多品牌背后企业高管的一种傲慢。他们总以为舆论能压住、能操控。可惜这次消费者不是好惹的,同属于黄焖鸡消费群体的外卖小哥们的背刺,让只停留在表面的整改,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更让企业的危机公关成为一场“拙劣的表演”。

2、忽视“打工人品牌”的情感连接:信任一旦崩塌,再无回头路

黄焖鸡的核心客群是打工人,尤其是城市中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需要一顿快速、便宜、安全的饱饭。而杨铭宇的所作所为,彻底击穿了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底线:

“20块钱都要骗”的背叛感,伤人又寒心。普通劳动者对价格的敏感,不是小气,是对“等价交换”的朴素信任。可当这类品牌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时,消费者会认为“连我的基本生存需求都在被算计”。这是对生命威胁的一种生死仇恨。

每个打工人本来就忙于为生计奔波,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家里负担也非常重,对健康风险完全是“零容忍”。但剩菜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激增,轻则引起腹泻,误工累家,重则危及生命。这种风险对打工人的健康威胁是致命的,而且是不能承受的。

这里我提醒所有针对大众消费的“打工人品牌“及企业,你们的生意在中国市场的生存逻辑(咱先别说商业逻辑),注定建立在“安全”与“尊重”之上。任何对以上基础需求的敷衍,都是对品牌价值和企业形象的自杀式摧毁。

3、低估监管与社会舆论的“连锁反应”

杨铭宇事件中,最严厉的并非媒体曝光,而是国家食安办的挂牌督办。这标志着:食品安全已成政治议题,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敏感度远超企业预期。品牌若缺乏政策嗅觉,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加上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公众情绪的集中和爆炸,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打工人品牌的领域,劳动者的愤怒更会迅速转化为对品牌的集体抵制。

这次事件后仅仅24小时,全国很多地方的黄焖鸡订单暴跌,甚至有零订单、零到店出现,即是明证。

企业必须意识到,食品安全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与政治问题。漠视打工人的饭碗,会成为你最致命的商业错误。

前一阵,巴奴火锅创始人,只是说了一句工资5000以下不要吃火锅,几乎让该品牌社死,这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你就明白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02

所有做打工人品牌的企业和个人,必须要有的“生死觉悟”,就是消费者的信任,在本质上是你唯一的护城河。

不要跟我提什么“性价比”。只有安全之上的性价比,才叫性价比。

许多企业将“性价比”等同于最低成本,无限追求更低的成本,却忽略了安全才是最大的成本优势。

也不要跟我提什么“民族快餐不易”。

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有很多国产品牌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和严格的质检体系,以及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升级,能和洋快餐品牌上桌PK,并在国内外快餐赛道建立起中国快餐的口碑与品质。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快餐。

而类似杨铭宇这样的企业,为追求扩张速度,牺牲品控,最终的结局只能被消费者抛弃。

“20块钱都要骗,每个打工人都希望你关门大吉”,这样的网络声音的出现,绝不是哪个网友的恶意诅咒,而是一种最朴素的消费者情感。

杨铭宇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明白加盟模式≠甩锅模式。只顾着赚钱,忽视对加盟商的管理,总部与加盟商的权责失衡,必然让渠道扩张成为一把双刃剑。

其次要让监管完全技术化,可以利用最新的监控技术和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后厨操作,任何一点违规行为,都自动记录、触发总部警报,并定期向所有消费者公开透明。

同时,建立“加盟商黑名单”制度,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发生一次食品安全违规,就永久禁入市场,并向社会公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追回一点消费者的信任。

03

其实,不只是这些打工人品牌及餐饮企业,所有品牌及企业老板都必须明白:

当你想让劳动者的钱包,装满资本的贪婪,你就是最愚蠢的中国老板。

迎接你的命运,必然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末日审判。

新中国的商业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件事。

杨铭宇“剩菜门”事件的本质,就是资本对“打工人基础需求”的傲慢。

当品牌将劳动者视为“流量数字”而非“活生生的人”,信任的崩塌就已经注定。

在中国,广大普通劳动者的信任,可以是品牌最优质的资产,也可以是品牌最脆弱的壁垒。

食品安全没有“侥幸”,唯有敬畏。

打工人品牌的终极使命,不是探索成本的底线,而是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安全线。

当黄焖鸡不再“焖”良心,打工人的愤怒自然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而那些真正将普通劳动者放在心上的品牌,才能穿越消费者的信任周期,成为时间的朋友。

— END —

如有问题咨询作者或合作,请私信联系。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