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想不到!《哪吒》在香港拖了整整两年才上映,根本不是审查问题!"
深夜11点,中环某顶级会所的包厢里烟雾缭绕,四位香港影坛教父级人物正剑拔弩张。杨受成攥着雪茄的手青筋暴起,黄百鸣的茶杯重重磕在黄花梨桌面上,江志强盯着报表沉默不语,宋岱的西装口袋露出半截没签完的合同——这场持续18个月的拉锯战,只为争夺一个"躺着数钱"的机会: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香港独家发行权。
这出真实商战大戏,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当内地狂揽50亿票房的《哪吒》准备进军香港时,四大发行巨头同时嗅到了血腥味。英皇杨受成第一个出手,开出保底8000万票房的军令状;东方影业黄百鸣连夜调集200块银幕资源;洲立江志强搬出《你的名字》创纪录分账方案;银都宋岱直接带着现金本票走进洽谈室。四家给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制作方追光动画当场看傻了眼。
**为什么四大豪门要抢破头?
香港资深影评人梁慕灵给我算了一笔账:按香港电影市场规则,发行方直接抽成总票房的10%。以《哪吒》内地50亿战绩推算,香港市场保守估计8000万港元,发行方稳赚800万。但更诱人的是隐形成本——四大豪门掌握着全港85%的影院资源,谁拿到独家发行权,就意味着能垄断旗下影院所有黄金场次,光爆米花收入都能多赚200万!
"这根本不是电影发行,而是资本军备竞赛。"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傅慧仪告诉我,四大豪门背后的势力版图才是关键:杨受成掌握着英皇系18家龙头影院,黄百鸣控制着新界地区62%的社区影院,江志强手握IMAX特效厅半壁江山,宋岱的银都机构则把控着内地合拍片通道。谁能拿下《哪吒》,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春节档排片大战中占尽先机。
眼看着四大豪门僵持不下,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突然介入协调。据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9月12日的闭门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拍了桌子:"再这么内耗下去,香港观众都要看盗版了!"最终达成的"四方协议"堪称商业史奇观:英皇负责港岛区发行,东方主攻新界,洲立承包特效厅,银都负责内地宣传联动。这种"分猪肉"式合作,在香港影史尚属首次。
但这场资本博弈真的结束了吗?黄百鸣被拍到协议签署次日密会安乐影院总裁;杨受成紧急约谈邵氏院线高层;江志强突然增持UA影院股份...这些动作似乎预示着,表面平息的战火正在转向更深层的院线控制权争夺。毕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谁掌握了放映终端,谁就扼住了电影市场的咽喉。
值得警惕的是,就在四大豪门内斗时,阿里影业已悄然注册香港子公司,猫眼娱乐正在物色铜锣湾写字楼,连字节跳动都开始接触香港电影发展局。内地影视巨头带着百亿资金和互联网打法,随时可能重构香港市场格局。某港股分析师直言:"现在四大豪门还能靠院线资源当护城河,等流媒体平台全面杀入,传统发行模式分分钟崩塌。"
回看这场《哪吒》发行大战,既是香港传统影业最后的辉煌写照,也暴露出依赖垄断资源的致命软肋。当杨受成们还在为10%的分成争得头破血流时,内地新势力早已玩起了"票房+衍生品+IP授权"的百亿生态。这场发行权争夺战,或许正是香港电影转型的最佳观察窗口——要么在抱团垄断中渐渐沉沦,要么在开放竞争中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