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被父母装了个“菜市场”,依然装不完家人的牵挂。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后备箱和行李箱,无一不是满满当当。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 胡欣红
每年的春节返程大潮中,都会上演一年一度的“后备箱大赛”,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后备箱和行李箱,无一不是满满当当。合不上的行李箱,爆满的后备箱,似乎已成为返程前的“仪式”,有网友表示这些吃的不仅能解馋,更像是给漂泊的心找了个温暖的“家”。
“有一种爱,叫做恨不得把全世界塞进你的行李箱”。天南海北,虽然装的东西有差异,但特点都一样——就是满!为了这一场离别前的“馈赠”,父母们往往提前好多天就忙活开了。
母亲在厨房与储物间连轴转,把亲手做的美食,积攒的特产一一分拣、打包,父亲则像个不知疲倦的搬运工,默默将物品一趟趟搬进后备箱,两人还不时商量着怎么利用好每一寸空间,再多塞一点儿。
这些看似普通的后备箱,实则承载着父母沉甸甸的爱,看着暖心,但又扎心,不少网友看到这些同款后备箱图片都纷纷表示“泪目了”。这是属于2025年这个春节的记忆,是年迈父母跨越山水的牵挂,无声却滚烫。
交通落后的古代,儿女出远门,常常“岭外音书绝”,父母自然牵肠挂肚。可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下,依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繁华都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父母给予的远不止是物质,那是他们对孩子独自在外打拼生活的担忧,是怕孩子吃不好、用不好的拳拳之心。
每一样土特产,都烙印着家的温度,是专属的“亲情密码”。这一后备箱现象,无疑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式父母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不善言辞,却用行动在诉说牵挂。
这是一场没人会输的比赛,因为“装的爱都是一样的”。父母能给你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们竭尽全力给出的全部,传递着最深沉的爱意。他们往你的后备箱拼命塞的美食和特产,都是无处安放的疼爱和关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在沉甸甸的父母之爱面前,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父母们也从未想过子女的回赠。但身为儿女的我们,仍不妨反思一下:该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于万一?
两年前,一则“女孩返程前点千元外卖塞满父母冰箱”的消息,曾令人深受触动,不失为是对后备箱塞满的一种回报。陕西西安的杨女士返程工作前,花1000多元点了七八单外卖,用水果、蔬菜等填满父母的冰箱,其中包括妈妈特别爱吃但平时舍不得买的车厘子。
“父母在,不远游”,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选择离开浪浪山(中国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地名)打拼。身在异乡,请别忘了古训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不要忘了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几个视频,报个平安。父母不求我们多“有出息”,但看到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心也就定了。下一次回家,不妨多给父母一些拥抱,多陪他们唠唠嗑,别让这份爱,等得太久。
充电器一拔或许又是一年,后备箱被父母装了个“菜市场”,依然装不完家人的牵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请读懂中国式父母的这份硬核柔情,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撰稿 / 胡欣红(教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