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中医很玄,用阴阳五行作为说理工具,看不见摸不着,荒诞不经。其实,中医是典型实用主义的代表,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透露着使用主义。比如在人们的信仰中,有掌管下雨的龙王,有掌管庄稼土地的土地爷,有掌管经济的财神,还有掌管姻缘的月老。所以,中国古代许多的文人雅士都是一边读儒家经典,一面又炼丹修道,一面还参禅说法,不胜枚举。
中医的理论思路精彩纷呈,中医的门派经验丰富多彩,说到底都是为临床服务的,具体来说是为自己的临床经历服务的。比如,我们通过读古籍就可以知道李东垣创立脾胃病阴火理论的时代背景,当时战乱封城之际,人们劳累过度,又忍受饥饿的煎熬,出现发热类疾病,先是采用发汗解表的方法无效,后有采用攻下的方法,结果导致许多人死亡的更快。于是痛定思痛,深思熟虑,引经据典阐发阴火理论,为自己的有效思路治法站台。
有人说,中医之间喜欢吵架抬杠,归根揭底还是因为每个中医大夫都有自己的独特经验或者经历,并在自己的一定范围内还可以重复验证,所以格外自信。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接诊的患者群体不同,疾病谱也不同,所以自然会产生最实用于自己的思路观点。即便是同样的疾病,比如感冒,地域的差异,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具体病机都不尽相同,有的可能积食风热多见,有的可能脾虚风寒多见,这很正常。
所以,遇到瞧不上针灸的某些中医内科大夫,我一点都不感觉到奇怪,因为他们自己不从事这一块,也没体会过针灸的疗效,自然会不重视。还有,比如中药泡脚这种疗法,我采用这种方法搞定过许多疑难疾病,许多都是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正因为在实践中发现实用,才得以更加重视,然后总结经验,升华理论。
我们只有站到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待中医各家学说,设身处地站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许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无奈与伟大。比如温病学派的产生,并不是几个人头脑一热就造出这么一套三焦卫气营血理论,说到底还是被当时的疾病谱逼出来的,切身体会到运用前人经验理论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不得已离经叛道而已,这就是实用主义。
不仅是中医,历史也是如此,比如隋炀帝为了灭高句丽,大肆征发军队民夫,导致怨声载道,各地起义。但是如果站到当时历史的角度,就能体会到隋炀帝的战略,佩服他的政治与历史眼光。看看后来的契丹欺负宋朝,金朝灭契丹,金朝灭北宋,蒙古灭金,后金灭明……很明显,谁占据辽河平原,谁就成为悬在中原王朝头上的利剑,随时可以动手。
如此一分析,回到历史,设身处地,也许我们能体会到隋炀帝的历史眼光,一个灭掉南朝陈的皇子,怎可能像史书描写的那么愚蠢不堪。我们再思考,也就理解了当年主席为何对苏联占据旅顺港耿耿于怀,甚至不惜撕破脸皮,分道扬镳,实用主义。
中医历史上的每一位留下名声的前辈,都不是等闲之辈,都是心怀实用主义,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观点,而不是现在有些人认为的离经叛道或者愚蠢,古人聪明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