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碉门,为迫使宋军退出天全,黎雅地区投奔蒙古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14 04:04:15

以下是南宋至元朝时期与碉门(今四川天全)、黎雅(今四川汉源、雅安)、严道(今四川荥经)、芦山(今四川芦山)、雅州(今四川雅安)相关的大小事件梳理,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呈现该区域的军事、政治、民族互动及经济文化脉络:

一、南宋时期(1127-1279年)

1. 抗蒙战争与军事防御

- 余玠的山城防御体系(1243-1253年):南宋名将余玠主持四川防务,在碉门、黎雅等地构筑山城体系,以抵御蒙古军。

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军进攻岩州(今雅安境内),宋军自碉门出击,在马鞍山三战三捷,擒获元将秃懑。

- 黎州奴儿结造反(1173-1175年):吐蕃青羌首领奴儿结因马价纠纷,率部侵扰黎州边境,劫掠村寨。南宋朝廷多次派兵镇压,最终制置使留正设计擒杀奴儿结,其弟三开继续作乱,后因边备森严而忧死。

2. 民族贸易与冲突

- 茶马互市:碉门作为茶马古道的核心节点,南宋在此设立市易司,以川茶换取吐蕃马匹。乾德五年(966年),宋太祖将天全土司辖民“编为土军三千,茶户八百”,既驻军守关,又保障茶叶生产。

- 砂坪事件(1168年):黎州砂坪番民因贸易纠纷与宋军冲突,寨官处理不当,导致宋军退出天全,黎雅地区陷入混乱。

3. 行政区划与治理

- 雅州的战略地位:雅州为成都平原西陲门户,南宋设雅州节山郡,领五县及四十四羁縻州,控扼吐蕃、大理等边疆势力。

- 严道的军事价值:严道(今荥经)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南宋在此设兵镇,防范吐蕃东进,并依托“何君尊楗阁”栈道保障物资运输。

二、元朝时期(1271-1368年)

1. 征服与行政建制

- 蒙古攻占雅州(1258年):蒙古军攻破雅州,首将赵顺投降,雅州纳入蒙古版图。至元年间,雅州改属嘉定路,后划归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管辖,隶属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 碉门宣抚司的设立(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以碉门为核心,设立“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驻军700人(新附军300、蒙古军100、汉军400),负责管理川藏边境民族事务及交通要道。

2. 军事与交通布局

- 驿站建设:元朝在碉门设驿站,作为川藏驿道的重要节点,配备马匹、粮草,保障军政信息传递及物资运输。

- 黎雅屯田:元军在黎州、雅州推行屯田制,驻军垦荒,既巩固边防,又缓解驻军粮饷压力。

3. 民族政策与经济

- 分封制度:元朝将黎雅地区纳入诸王封地,如阔端与萨迦派合作,通过宗教领袖管理吐蕃及周边民族,碉门成为控制藏彝走廊的枢纽。

- 茶马贸易延续:碉门仍是茶马互市中心,元朝在成都设榷茶机构,通过碉门向吐蕃输出茶叶,换取马匹及土产。

4. 文化与建筑

- 芦山青龙寺大殿(1323年):元代建筑,单檐歇山顶,斗拱前繁后简,体现汉藏建筑风格融合,为四川现存第四古老木构建筑。

三、关键事件时间线

表格

时间 事件 地点

1168年 黎州砂坪番民与宋军冲突,引发“砂坪事件” 黎州(今汉源)

1173-1175年 奴儿结叛乱,侵扰黎州边境,南宋朝廷镇压 黎州

1248年 宋军在碉门马鞍山击败蒙古军,擒获秃懑 碉门(今天全)

1258年 蒙古攻破雅州,赵顺投降 雅州(今雅安)

1279年 元朝设立碉门鱼通黎雅宣抚司,驻军700人 碉门

1323年 芦山青龙寺大殿建成,为元代木构建筑代表作 芦山

四、区域影响与历史意义

1. 军事枢纽地位:碉门、雅州作为川藏门户,南宋依托其构建山城防御体系,元朝则通过宣抚司强化边疆控制,成为连接内地与吐蕃的战略支点。

2. 民族融合窗口:黎雅、严道等地是汉、藏、羌等民族交汇区,茶马互市促进经济交流,元朝的分封与宣抚政策推动了多元文化融合。

3. 交通与贸易网络:碉门驿站与茶马古道的结合,使该区域成为元廷控制西南、沟通吐蕃的经济命脉,影响延续至明清。

总结:南宋至元朝,碉门、黎雅、严道、芦山、雅州始终处于军事冲突与民族互动的前沿。南宋以防御为主,依托地形与山城体系抵御蒙古;元朝则通过行政建制与驿站网络,将其纳入中央集权治理,奠定了川藏边境的政治格局。这一时期的军事、经济、文化活动,深刻塑造了西南边疆的历史走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