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郑钦文还是亚洲第一,心里有点五味杂陈。一方面,咱中国姑娘争气,这当然是好事。
可另一方面,这“亚洲第一”的名头,背后折射出的,是亚洲网坛格局微妙的变化,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内卷”的味道。郑钦文的进步有目共睹,背靠背进大师赛八强,这在“阳光双赛”上可是头一遭。虽然碰上萨巴伦卡,还是没能打破“逢萨必败”的魔咒,但想想看,输给世界第一,好像也没什么可丢人的,毕竟柯林斯都七连败了,这可不是实力的问题,也许真是气场不合。但问题来了,莱巴金娜早早出局,按理说,亚洲网坛的重担就压在郑钦文肩上了。
可谁能想到,杀出一匹黑马——菲律宾19岁小将伊埃拉。这姑娘简直就是“剧本都不敢这么写”的典型案例。你想想,之前巡回赛正赛才赢过两场,排名一百开外,年初还在一百四十几名晃悠。结果,迈阿密大师赛直接上演“以下克上”的神话,连斩三位大满贯得主,还干掉了两位Top5选手。一站比赛,排名飙升65位,直接冲到世界第75,亚洲第7。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苦哈哈地加班,眼看着就要升职加薪,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还是个潜力无限的00后!
伊埃拉的崛起,当然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但不得不说,这姑娘的家境确实让人羡慕。父母都是商业精英,还是前职业运动员,这简直就是“赢在起跑线”的完美诠释。有运动基因,有经济实力,再加上一点点“天选之子”的运气,想不成功都难。她8岁就拿了“李娜励志奖”,家里还挂着李娜的海报,这偶像的力量,可不是说说而已。说起李娜,就不得不提亚洲网坛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李娜、伊达公子、杉山爱,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现在,亚洲网坛的新生代,更多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伊埃拉这次的爆发,当然值得庆祝。但冷静下来想想,亚洲网坛的整体实力,和欧美选手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前100的亚洲选手,屈指可数。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训练体系”、“天赋差异”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亚洲各国的网球普及程度、青少年培养体系、以及对网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再回到郑钦文和伊埃拉。她们俩的交手记录,只有一次,还是在杭州亚运会上。当时,伊埃拉世界排名195,却和郑钦文鏖战三盘,差点就爆冷成功。这也说明,亚洲网坛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激烈。伊埃拉的出现,无疑给亚洲网坛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她能否持续保持这种状态,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网球这条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所以,与其说伊埃拉的崛起是对郑钦文的威胁,不如说是对整个亚洲网坛的激励。希望更多的亚洲选手,能够站出来,打破欧美选手的垄断,让世界网坛听到更多来自亚洲的声音。这,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