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啊,他是唐朝的开国太子,本该稳稳当当坐上那皇帝的宝座,可遗憾的是,年纪轻轻就被害了,这事儿真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要说这李建成,那可是真有两把刷子,给老爹李渊打江山立下了不少大功。结果呢,却被自家兄弟李世民给算计了。这里面的家族恩怨、权力斗争,那可比戏文里还曲折离奇。老百姓们对此一直议论纷纷,咱们心里头也犯嘀咕:这李建成,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啊?咋就落了个这么个凄惨的下场呢?来来来,咱们一块儿揭开这历史的面纱,看个究竟!
说到李建成,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个沉默寡言、满腹心机的家伙。但这其实都是人们对他的误解,真实的李建成并非如此。他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关陇李氏大家族,祖先能追溯到五胡十六国时的西凉国。李建成出生于589年,老爸是当时的唐国公李渊。
李渊这人特别聪明能干,他早早就看出隋朝要完蛋的趋势。所以在613年,他就让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那时才24岁,去河东那边藏着,等机会来。李建成挺争气,没白去,拉了好多厉害的人马,像武将薛万彻、冯立、马三宝,还有文臣王珪、魏征这些,都给以后干大事打下了好基础。
时间过得飞快,四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到处都有人揭竿而起闹起义。617年的时候,李渊实在是忍不住了,决定要拼一把。他给李建成下了命令,让他赶紧回来。李建成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自己冲在最前面,带着军队很快就摆平了西河那块地方,给老爸进军长安扫清了道路。李渊一看儿子这么勇猛,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封李建成为陇西公,还让他当了左领军大都督。
在李建成的全力支持下,李渊迅速在关中推举了被废的隋朝皇帝杨侑,接着在五月,他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创建了大唐。作为家中的长子,李建成自然被立为太子,负责处理国家大事。而他的弟弟李世民和李元吉,也分别被赐予了王爵。整个朝廷呈现出一片和谐安宁的氛围。
不过,这种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变了样。国家刚建立,就发现全国各地都有诸侯各自为政。所以李渊想了个办法,让李世民去管军事,而李建成呢,就留在关中,负责解决国内国外的麻烦。两兄弟各有各的任务,唐朝统一全国的大行动,就这么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光中,李建成不断立下大功。他先是把凉王李轨的叛乱给摆平了,接着又搞定了边疆稽胡的捣乱,内部清理得干干净净,外部危机也都被他巧妙化解。与此同时,李世民的功劳也是一天比一天大。他带着军队在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四处征战,把各个诸侯打得节节败退,为唐朝的统一建立了巨大的功劳。
不过,李世民觉得自己功劳那么大,却没当上皇帝,心里对让嫡长子李建成接班这事儿越来越不舒服。这么一来,在朝廷里掌握大权的两派人,也就是支持他和支持李建成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了。两边都不信任对方,走一步看一步,小心翼翼地布局。到了625年那场大事里,李世民干脆动手,把李建成和他的五个儿子都给杀了,他们全家也被踢出了皇族。
大伙儿都愣住了。李建成明明战功赫赫,人品又好,咋就摊上这倒霉事儿了?说到底,还是背后的权力较量和家族内斗闹的。李渊虽然看重李建成,但又提拔李世民,想拿二儿子制衡大儿子。可这办法没起作用,李世民反倒越来越强。后来,在这场权力游戏里,李建成越来越被动,只好对李世民使出狠招,想来个鱼死网破,结果却被李世民彻底击垮了。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继续侃侃那位常被忽略的唐朝开国时期的太子——李建成。上次咱们聊到他跟亲弟弟李世民争皇位,最后不幸被李世民给害了。但要是只看这个结果,那就太片面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李建成他都干了些啥,有啥贡献,尽量给大家展示一个更全面、真实的他。说到底,评价历史人物,咱们都得尽量客观公正,别光听那些被传歪了的闲话,对不对?
首先,得说李建成在打仗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想当年,李渊刚开始起兵闹革命的时候,就是派李建成带着军队去攻打西河关口,给往长安那边进攻铺平了路。李建成不光是能打,他还定下了特别严的军纪,让手下的士兵们都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事儿。
到了长安,李建成始终守着关键地方,看管着关中,防止突厥人来捣乱。他不但自己带兵平掉了凉王李轨的造反,还赶跑了边境的稽胡人,做得干干净净,不让问题再冒出来,保住了边境的安宁。说真的,要是没了李建成这个稳固的大后方,李渊和李世民想要统一天下,那简直就是空谈。
李建成不光是武功了得,他从年轻那会儿就显示出了非凡的管理才能。记得在河东那会儿藏着掖着的时候,他就拉拢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高手到自己这边,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讲李建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心眼儿多,但这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那时候他势力小,得夹着尾巴做人,偷偷摸摸地拉人心,好让自己站稳脚跟。
南宋的大臣吕祖谦,他也曾夸赞过李建成。这足以说明,李建成确实聪明有远见。但挺可惜的,这些优点最后都被李世民给忽视了。
聊起李世民,大家伙儿都觉得他特别英明,有雄才伟略。但说实话,在统一国家的那些事儿上,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的军事功劳其实差不多,可以说难分高下。他俩在军队里的地位基本平等,谁也不能说谁就高谁一等。甚至在攻下长安后的几年时间里,作为大哥的李建成,他的军事权力还要更大一些。但他并没有像李世民那样,趁机拉帮结派,而是始终一心一意地为老爸效力。
可是没多久,两大派系里就开始闹起了权力争夺。李建成想靠太子的身份压制李世民,但已经没办法做到了。李世民靠着造反的力量,把李建成比了下去,最后自己坐上了皇位。说到底,这事儿还是因为李渊太固执,两边都想讨好,结果搞得权力出现了空档。
说实话,李世民的手段确实不光彩、挺下作,但我们也不能一股脑儿地把错都推到他一个人身上。毕竟,权力斗争历来就是这么狠心无情,在这场较量里头,手里没攥着铁打的实权,早晚得被淘汰出局。李建成虽然是堂堂太子,但实际的军权早就溜走了,不在他掌控之中,所以他注定要吞下失败的苦果。
要客观看待李建成,咱们不能一味地把他说得太坏或者太好。他在战场上确实勇猛,为唐朝的建立出了不少力。但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他又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气急败坏,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说到底,这还是家族内部争斗和权力斗争的必然产物。
像这样悲惨的命运,在历史上其实挺多的。咱们能做的就是带着同情心,但也得有点怀疑精神,去理解历史上每个人的经历。说到李建成,咱们既不能把他说得太坏,像妖魔鬼怪一样,也不能光觉得他可怜,把他当成完全的受害者。只有把真实的他还原出来,咱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还有那个时代,那是一个既动荡又残酷的年代。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