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村种地”的毕福剑,算是付出了最终的代价

我是陈屿 2024-12-05 12:07:56

在影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虽历经岁月,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新闻小姐》便是这样一部剧集。它宛如一扇时光之窗,透过它,我们不仅能看到新闻行业的往昔风貌,更能从中探寻周海媚这位传奇女星的演艺轨迹,以及岁月流转中不变的对新闻伦理的深刻思考。

回想起初次邂逅周海媚,是在那部 1999 年首播的《新闻小姐》。这部仅有 23 集的电视剧,以新闻台为背景,展开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其中有一个情节,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炸响。周海媚饰演的新闻主播白芸,在播送交通事故新闻时,惊悉死者竟是自己新婚的丈夫。那短暂的停顿几秒,却仿佛是时间的凝固,随后她毅然播出了这条新闻。当时的我,或许只是个懵懂的小学生,然而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直至今日。

时光匆匆,二十余载转瞬即逝。就在几天前,听闻港星周海媚于北京意外离世的噩耗,众人纷纷前往“倚天”的世界告别那位“最美周芷若”。而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关于她的角色,依旧是《新闻小姐》里的白芸。怀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她的缅怀,我再次重温了这部剧。

《新闻小姐》编织了两条情感的脉络。其一,是白芸与吴嘉骏的情感纠葛。白芸身为耶鲁大学的社会学硕士,与身为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的吴嘉骏远隔重洋,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便面临着距离的考验。当电视台迎来新任台长的大刀阔斧改革时,吴嘉骏顺势将未婚妻白芸请进电视台,一同归来的还有他的好友陶翔。吴嘉骏给人的感觉是踏实忍让、细心周到,而陶翔则处处风流、尖刻冷酷。在电视剧的世界里,主人公们往往被赋予了极端的人格特质,仿佛温和与个性只能择其一。白芸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吴嘉骏,甚至未曾有过丝毫犹豫。这是为何?或许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对陶翔充满了本能的敌意,对他的印象可谓糟糕至极。回国后,白芸踏入电视台,身兼监制、记者、主播等多重身份,在经历了短暂的情感波折后,与吴嘉骏携手步入婚姻殿堂。说起这部剧,或许有人会因高曙光在其中的帅气形象而记忆犹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吴嘉骏的扮演者竟是陈宝国。谁能想到,如今已被封神的宝国叔,也曾涉足偶像剧领域。当年 43 岁的陈宝国,与 35 岁的高曙光、33 岁的周海媚,共同演绎了这样一部都市偶像剧。放在当下,这简直难以想象。尽管《新闻小姐》当年的收视率已无从查证,但它却是周海媚“北上”发展的关键之作。自此,周海媚逐渐脱离TVB,将事业的重心转移至内地。而这部剧取景的北京,也成为了她此后生活二十年的地方。该剧的导演赖建国同样是“北上”发展的一员。或许这个名字如今已被大多数人遗忘,但提及《老房有喜》,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部承继《还珠格格》并将初代CP发扬光大的浪漫都市剧,亦是出自赖建国之手。巧的是,《老房有喜》与《新闻小姐》均首播于 1999 年。可惜的是,赖建国导演已于 2024 年离世,享年 60 岁。

在白芸与吴嘉骏的感情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细腻的情节值得深入品味。比如他们在异国他乡时,只能通过信件和偶尔的电话维系感情。那一封封跨越重洋的信件,承载着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也记录着他们各自在学业与事业上的成长与困惑。白芸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常常会在图书馆的角落或是校园的长椅上,静静地阅读吴嘉骏的来信,从他的文字中感受着他在电视台工作的忙碌与压力,同时也分享着他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与执着。而吴嘉骏在电视台忙碌的间隙,也会盼望着白芸的来信,那来自远方的问候与鼓励,成为他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当白芸决定回国进入电视台工作时,他们面临着从远距离恋爱到朝夕相处的巨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发现彼此在生活习惯和工作理念上的一些差异。白芸作为一个接受了西方教育的高材生,在工作中更倾向于采用一些新颖的理念和方法,而吴嘉骏则在传统的电视台环境中浸淫多年,有着自己一套相对保守的工作模式。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激烈的冲突,而是在相互理解和磨合中,努力寻找着平衡。例如,在一次新闻选题策划会上,白芸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度报道方案,该方案涉及到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多渠道信息收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吴嘉骏起初对此有些担忧,他担心这样的方案会影响电视台的日常新闻播出安排,同时也担心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困难。但是,在白芸详细地阐述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后,吴嘉骏开始认真思考,并最终给予了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共同面对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包括采访对象的不配合、时间紧迫以及资源有限等问题。但正是通过这次合作,他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彼此更加信任和依赖对方。

而白芸与陶翔之间的情感关系则更为复杂微妙。陶翔的风流不羁在他初登场时便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电视台里与众多女同事关系暧昧,常常以幽默风趣的言辞和潇洒的举止吸引着周围人的目光。白芸对他的第一印象极差,这种反感不仅仅源于他的外在形象,更在于他的行事风格与白芸所秉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可以逐渐发现陶翔内心深处其实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善良。他在面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时,会展现出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例如,在一次涉及到商业巨头黑幕交易的新闻报道中,陶翔凭借自己的人脉和调查技巧,获取了关键的证据,为揭露真相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与白芸的日常相处中,他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她的关心和在意。比如,当白芸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生病时,陶翔虽然表面上依旧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却默默地为她安排好了医生和药品,还在她休息期间,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她的工作任务。这种情感的变化,白芸并非毫无察觉。她在内心深处也开始对陶翔有了新的认识,从最初的纯粹反感,到后来的逐渐理解,再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萌动。但由于她与吴嘉骏的关系,以及她自身对感情的忠诚和谨慎,她始终将这份情感深埋在心底。

《新闻小姐》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实现了情感线与事业线的并驾齐驱,甚至在事业线的刻画上更为浓墨重彩。就拿那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来说,吴嘉骏在车祸中不幸丧生,白芸在播报结束后即刻奔赴医院,守了整整一夜。几场哭戏过后,故事并未就此陷入无尽的悲伤与停滞。导演并未对“悲伤”进行过度的渲染,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极端情绪的宣泄。白芸只是消沉了一小段时间,便迅速重新投入工作。而她的工作状态,也从之前的略带孩子气,转变为肉眼可见的成熟稳重。她始终执着于对新闻真相的探寻。无论是工厂违反劳动法压榨员工,还是动物园沦为野味加工厂,从聚焦底层进城务工人员的困境,到劫持案受害者的报道,白芸对新闻的追求从未因情感的波澜而中断。事实上,观众只能从细微的蛛丝马迹中,察觉到陶翔对白芸情感的悄然变化。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确认”的瞬间,一切都像是心照不宣、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称《新闻小姐》为单纯的偶像剧其实并不恰当,它更像是一部职业剧。这也正是为何多年来,每当提及新闻行业,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开头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在《新闻小姐》中,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例如当年 19 岁的袁文康,剧中的长发造型神似木村拓哉。还有郭晓冬、林鹏、黄俊鹏等演员,至今仍活跃在荧幕之上。陈宝国早已封神,高曙光逐渐淡出,偶尔客串。而我们最近一次看到周海媚,是在 2022 年的电影《大汉军魂》里。有人曾评价道:“什么尬电影,因为周海媚我才看一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周海媚的独特魅力与影响力。

在白芸的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是她成长的重要节点。以工厂违反劳动法压榨员工的报道为例,白芸在接到线报后,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她深入到工厂内部,与那些被压榨的员工进行秘密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遭遇。在这个过程中,她面临着诸多危险和困难。工厂的管理层察觉到了有记者在暗中调查,于是加强了安保措施,对白芸等人的行动进行了严密监视。白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保安的巡查,同时还要想尽办法获取更多的证据。她与同事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在工厂附近蹲守,观察人员和货物的进出情况;有的则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查找工厂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财务记录。在经过数周的艰苦努力后,他们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成功揭露了这一黑幕。这一报道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白芸在新闻界树立了自己的声誉。她的勇敢和执着,以及对新闻真相的不懈追求,成为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而在报道动物园成为野味加工厂的事件时,白芸更是展现出了她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动物园的隐蔽角落,拍摄到了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现场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她甚至遭到了不法分子的威胁和攻击,但她始终没有退缩。这一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动物园等场所的监管力度。

回顾 1999 年的《新闻小姐》,它没有当下热衷的反转、黑化等套路,也没有浓烈到化不开的情感作为底色。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描淡写、含蓄内敛。片头响起香港歌手王靖雯(王菲)1994 年发行的国语专辑《天空》中的歌曲《影子》,那鼓点仿佛在诉说着一场错以为是。而到了剧集播出的 1999 年,王靖雯已蜕变成王菲。无独有偶,片尾曲选用了谢霆锋的《只要为你再活一天》。剧集播出次年,王菲与谢霆锋在梁朝伟的庆功宴上,上演了那场备受瞩目的“世纪牵手”。在《新闻小姐》的收尾之处,白芸选择辞职。台长询问她去向,是报纸吗?白芸予以否定,她表示既不是电视台也不是报纸,而是一种新型的媒体——Internet。要知道,在 1999 年,大多数人或许还未曾真正接触互联网,而白芸却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提前踏入了新的世纪。这一幕,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回首再看,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周海媚离世的消息传来,是在 12 月 13 日。彼时,当下最火的剧集《新闻女王》也即将收官。从 1999 年的《新闻小姐》到 2024 年的《新闻女王》,跨越了二十四年的时光。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唯一不变的,是对新闻伦理的深入探讨。而剧集的主角,更是两代“周芷若”的奇妙相遇。这仿佛是命运的轮回,又像是影视世界的一场奇妙接力。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人生无常似沧海桑田。今日重温《新闻小姐》,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周海媚小姐,更是为了在这两部剧的对比与映照中,感受影视行业的发展变迁,体会新闻行业在不同时代的风貌与使命,以及在这岁月的洪流中,那些始终坚守与不断变化的元素。

在《新闻小姐》所处的时代,新闻行业或许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采编播模式,记者们需要深入现场,不畏艰难险阻去挖掘真相。白芸作为主播兼记者,在面对各种新闻事件时,展现出的是一种对真相的执着与坚守。而到了《新闻女王》的时代,新闻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速度的爆炸式增长,让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与复杂。新闻女王们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既要应对内部的权力斗争,又要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同时还要坚守新闻伦理道德底线。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周海媚在《新闻小姐》中的表演,已经初露她对角色细腻情感的精准把握。她将白芸在面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职业挑战时的各种复杂情感,演绎得丝丝入扣。她在播报丈夫死讯时的那短暂停顿和随后的镇定播报,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语气调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白芸内心的巨大痛苦和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而在后来的演艺生涯中,她不断磨砺演技,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她的离去,无疑是影视界的一大损失。但她留下的那些经典形象,将永远活在观众的心中。

再看两部剧的情感表达,《新闻小姐》的情感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事业线的缝隙之间。白芸与吴嘉骏的爱情,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相互陪伴与理解。他们在下班后一起漫步在街头巷尾,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在周末时,会一起窝在家里,看一部老电影或者讨论新闻热点。而她与陶翔之间的感情发展,更是含蓄而微妙。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相契合,人们更倾向于内敛含蓄地表达情感。相比之下,《新闻女王》中的情感则更加复杂多元。剧中人物之间既有职场上的明争暗斗所衍生出的爱恨情仇,也有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的共同使命感所凝聚的情感纽带。

在新闻伦理方面,《新闻小姐》中白芸在播报丈夫死讯时的抉择,已经引发了观众对于新闻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个人情感平衡的思考。而《新闻女王》则将这种新闻伦理的探讨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层面。例如在面对新闻热点事件时,如何在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的同时,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在报道弱势群体时,避免二次伤害;如何在新闻竞争中,不违背道德底线进行恶意竞争等等。

如今,我们在回顾《新闻小姐》这部经典之作时,也不禁会思考当下影视创作的现状。在追求创新与流量的今天,是否还能有像《新闻小姐》这样用心刻画事业线与情感线,既展现行业风貌又蕴含深刻内涵的作品?我们是否过于注重反转、黑化等博眼球的元素,而忽略了作品的深度与内涵?

周海媚的一生,如同一场精彩的电影。从她早期在TVB的崭露头角,到后来“北上”发展的多元尝试,她在演艺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她饰演的周芷若,成为了武侠影视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而《新闻小姐》中的白芸,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颗独特明珠。她用自己的表演,为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让白芸不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电视剧人物,而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新闻小姐》和《新闻女王》就像是两座灯塔,分别照亮了不同时代的影视与新闻领域。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影视创作还是新闻行业,都有着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而周海媚,作为这两部剧之间的纽带,她的离去,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感动与思考的影视作品。我们应该从这些经典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影视创作和新闻实践中,传承优秀的品质,不断探索创新,让影视与新闻行业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同时也让那些像周海媚一样优秀的演员们的精神得以延续。

在白芸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她还面临着诸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在新闻行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女性新闻从业者,白芸在争取一些重要新闻报道机会时,常常会遭遇男同事的质疑和排挤。在一次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任务分配中,尽管白芸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前期的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份非常出色的报道方案,但部门领导却因为她是女性,而担心她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时无法胜任,一度想要将这个任务交给一位男同事。白芸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据理力争,向领导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能力。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在应对各种可能情况时的策略和预案。最终,她成功说服了领导,获得了这次宝贵的报道机会。在报道过程中,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认可。这一经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新闻行业中追求平等和卓越的信念。

此外,白芸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在新闻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些记者为了获取独家新闻,不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如窃听、偷拍、贿赂等。白芸对此深恶痛绝,她始终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建立在合法、公正、客观的基础之上。在一次新闻奖项的评选过程中,她发现一位竞争对手为了获奖,竟然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