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战况持续胶着
俄乌双方在多个方向展开激烈争夺。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控制苏梅州韦谢洛夫卡居民点,并称单日击落73架乌军无人机,同时对乌能源设施实施打击。乌克兰方面则宣称在波克罗夫斯克、库尔斯克等地成功击退俄军进攻,摧毁俄军3套防空设施及164架无人机。在关键区域第聂伯罗方向,俄军推进至康斯坦丁诺波尔,并控制扎波罗热战线约75%区域,部分地区已进入巷战阶段。
双方完成冲突以来最大规模阵亡士兵遗体交换,俄方接收43具遗体,乌方接收909具。与此同时,俄军对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袭击导致24名平民伤亡,凸显战事对民生的持续冲击。
西方援助争议持续发酵。美国提议将援乌资金转为年利率4%的贷款,并要求以乌克兰自然资源收益优先偿还,遭泽连斯基明确拒绝。法国则加码20亿欧元军援,计划量产无人机支援乌军。技术层面,乌军通过瑞典预警机(ASC-890)提升战场感知能力,并首次使用F-16战机挂载反辐射导弹压制俄防空系统;俄军虽依赖航空炸弹和电子战维持火力优势,但乌军远程打击能力显著升级,近期摧毁俄恩格斯空军基地96枚巡航导弹。
总结当前俄乌战场呈现“拉锯战”与“消耗战”交织的特征,双方在军事、外交及技术领域展开多维度博弈。国际援助分歧与技术代差扩大或将成为影响冲突走向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