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防空武器发展历程中,“红缨 5”便携式防空导弹意义非凡,它是我国第一代低空杀手,且有着独特的仿制背景。
“红缨 5”仿制自越南战场上缴获的苏联制“萨姆-7”防空导弹。20 世纪 60 年代的越南战争,“萨姆-7”让美军飞机吃尽苦头。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其研究仿制,于 70 年代成功研制出“红缨 5”。
这款导弹采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其头部的红外导引头能敏锐捕捉飞机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热源,从而引导导弹追踪目标。作战时,射手肩扛发射筒,通过简易光学瞄准具瞄准目标后即可发射。它的发射筒轻便,便于单兵携带和操作,使得步兵在战场上有了对抗低空飞行目标的有效手段。
“红缨 5”弹体较为小巧,全长约 1.46 米,重量较轻,这有利于单兵在复杂地形如山地、丛林中快速机动部署。其飞行速度能达到音速以上,可有效攻击飞行高度在 50 米至 2300 米、斜距 500 米至 4200 米范围内的敌机,像直升机、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等都在它的打击范围之内。
在我国防空体系中,“红缨 5”的出现填补了低空便携式防空的空白。它大量装备部队后,显著提升了我军基层部队的防空能力,无论是在边境防御作战,还是在要地防空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红缨 5”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在国际军事市场上也有一定影响力,为其他国家的低空防空提供了可靠选择,也为我国后续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防空武器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