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事件已经发生许多天了,冷静下来分析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而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它能解释造成“印巴”现状的原因并为合理分析事件后果提供依据。

谁都知道“印巴”关系素来不好,可偏偏在这两国的中间还有许多组织,想要搅乱局面以谋取自身的利益。
“抵抗阵线”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他们在事件发生后,主动宣布对此负责。或许它的背后还有真正的主使,他们采取袭击行动也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既然“印巴”关系如此复杂,那么为何在事件发生这么多天后还保持着相对的平静,是谁在发挥作用?
我们不妨再来仔细地看一看“印巴”双方采取的措施。
首先,印方是怎么做的,他们采取了哪些行动?

应该说他们的反应很大。
一方面,事件造成的影响太大,使得莫迪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必须要以对巴方的强硬态度来宽慰民众、平息舆论,否则就会影响民众对他的信任度。
因此,莫迪的部署十分果断。
例如,切断河流后又在未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泄洪,给处在下游的巴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印军和印媒还发布了许多巴军主动挑衅的信息,这无疑是要将他们自己打造成一个明理、忍让的形象,从而彰显出其处理事情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莫迪的眼中,“抵抗阵线”组织的气焰太嚣张,袭击行动更是对印方的公开挑衅,倘若他不采取果断措施的话,今后可能更不会平静。

而巴方呢?
他们的处理方式耐人寻味,那就是采取冷静、克制、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本次事件。
例如,在印方做出“断水”后又“泄洪”的行动后,他们并没有采取非常强硬的措施,而是继续“以退为进”。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态度,倘若巴方在水资源被切断后立即采取强硬的应对措施的话,现在“印巴”之间可能早就不是局部、小规模的战斗了。
特别是事情发生后,他们要求印方摆出证据并表示愿意进行调查,这就是要告诉印方: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大家也都知道,莫迪其实压根儿就没有证据,印方只是一口咬定这事儿与巴方有关,认为他们在背后支持“抵抗阵线”组织罢了。
但这样的理由经不起推敲,莫迪更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大打出手,否则就是师出无名。
在对莫迪有了基本的判断以后,巴方对自身也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知道莫迪之所以不敢擅自出手,一方面是因为师出无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巴方的实力并不亚于印方,莫迪没有必胜的把握,顶多是平局,因此他怎么都得克制着。

所以说巴方的处理方式耐人寻味,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基于对自身实力的认识,他们分析认为莫迪绝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他们没有把事情闹大,而是等待舆论的关注度散去,他们清楚莫迪不过是“好面子”罢了。
正因为巴方采取了冷静的处理方式,才没有让“印巴”之间重新陷入到一场难休止的战斗中去。
他们知道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利益,一旦打起来双方的力量都会被削弱,而别人还在发展,到时候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所以“印巴”都还有退路,而且双方都刻意留下了余地,他们仍然打不起来。

话到结尾,莫迪只是走走过场,巴方也保持了冷静,双方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是要演一场戏来平息舆论,过不了多久就会重回平静。
当然了,他们的关系很难好转也是应该承认的现实。
那么大家认为本次“印巴”事件的发生,除了“抵抗阵线”之外,还有其他的幕后主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