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大便知道?上厕所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肠癌信号

忆彤评健康 2025-04-19 02:32:02

凌晨5点,省人民医院肠胃外科病房的走廊还没亮灯,护士站却已经传来一阵阵小跑声。

“35床便血,急查血红蛋白、腹部CT,通知消化科会诊!”夜班护士几乎是边跑边喊。

床上的老人脸色惨白,嘴唇泛青,床单已经被浸染成红褐色。

“你叫什么名字?”医生陈墨快速查看老人的血压——80/45,低得吓人。

“林……林守义……”老人喘着气,“我……我昨晚拉了三次,全是血……”

他的儿子林凯在一旁脸都吓白了:“医生,昨天他还说就是大便不通畅、拉得不舒服,我们以为只是痔疮啊……”

陈墨抬头看着他,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你爸的肠子,可能不是简单的痔疮。你们,可能错过了一个‘求救信号’。”

第一章:你以为是痔疮,其实是癌在呐喊

林守义,65岁,退休小学教师,生活一直自律:早起、晨练、吃全麦,连邻居都说他“精神得像个退休模范”。

唯一让家人头疼的,就是他那点“老毛病”:大便不畅,经常拉不干净、总有点出血。

“以前有点血,我们就拿点云南白药、马应龙就处理了。他也不当回事。”林凯有些自责地说。

可这次不一样。

从半年前开始,林守义的大便开始“变细”、次数增多,一天拉三四次,有时候还伴随“黏液”状的分泌物,偶尔血色鲜红,有时却变成暗红或黑褐色。他一直觉得是年纪大、便秘。

可医学上有一句话:“便血≠痔疮,尤其是中老年人。”

陈墨把林守义推进了CT室,心里默默念叨:“但愿不是肠癌。”

第二章:CT报告回来了,结局比想象更残酷

30分钟后,CT报告出来了——

“直肠远端壁增厚,局部肠腔狭窄,呈‘苹果咬状’改变,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

“典型的中晚期直肠癌。”

陈墨深吸了一口气,叫来了林凯:“你父亲的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怀疑已经局部淋巴转移。”

林凯一下坐在椅子上,捂着脸哽咽:“医生,我们怎么没发现……他大便一直有问题,但我们都以为只是痔疮啊……”

“你们不是唯一这么以为的。”陈墨缓缓开口,“其实很多肠癌患者,最开始的症状,都发生在厕所里——只是没人重视。”

第三章:体内有癌,大便知道?这三种变化必须警惕

陈墨在林守义手术前,专门做了一次家属宣教。他用白板画了一个简笔肠图,开口第一句话是:

“大便,是身体给你的癌症预警器。别等它喊‘救命’,你才回头。”

☠ 警惕信号一:大便形状变细如笔,常常拉不干净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香蕉形”,表面光滑,有厚度。如果你突然发现大便变细、扁扁的,甚至像铅笔,可能是肠道内有肿瘤压迫,阻碍了排便通道。

研究发表在《Gut》(2022):近60%的直肠癌患者,在确诊前1年内,就出现过“便细难排”的症状。

☠ 警惕信号二:大便里有黏液、血液或颜色变暗

鲜红色便血常被误以为是痔疮,但如果颜色偏暗,甚至出现“柏油样”或夹杂黏液,就要高度警惕。

《The Lancet Oncology》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欧洲多中心研究显示:95%的直肠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过“便血”或“黏液便”,但被误诊为痔疮时间平均达6个月以上。

☠ 警惕信号三: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但每次量不多

很多人以为便秘才是问题,其实排便频率变高,但每次都拉不多、还拉不净感,是更可怕的信号。

这很可能是肿瘤刺激肠道蠕动,导致假性腹泻。

北京肿瘤医院的数据显示:肠癌患者中约40%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肠炎。

第四章:诊疗的每一步,都是抢时间

术前,陈墨召集了消化外科、肿瘤科、麻醉科会诊。

“肿瘤已侵犯浆膜层,T3阶段,建议手术+辅助放化疗。”外科医生建议。

“患者营养不良、轻度贫血,术前需强化营养支持。”营养科说。

“情绪波动较大,可能需要心理科介入。”护士补充道。

每一项意见,陈墨都细致记录。他知道,癌症手术不仅是手术刀的较量,更是与时间和希望的对搏。

术后,林守义被转入ICU观察三天,再回到普通病房。

林凯握着父亲的手:“爸,我们一起好好配合,治好了,以后你还能去跳广场舞。”

老人眼眶发红:“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大便,也会‘说真话’……”

第五章:写在厕所门口的一行字

林守义恢复得比预期快。他成了病房里“讲卫生最积极”的病友,每天记录饮食、排便、心情,还拉着其他患者做腹部呼吸操。

出院那天,他悄悄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医院厕所门口:

“便便的颜色、形状、频率,其实都在偷偷‘告密’。别让它们白喊。”

陈墨看到后笑了:“这比我们医生的宣传语管用多了。”

【结语】厕所里的一块“镜子”:它照出了肠道,也照出了命运

肠癌,尤其是结直肠癌,正在成为中国城市人群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约56万,死亡人数超过28万,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

很多人忽略它,是因为它不疼、不痒、不闹腾,只是在你每天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刻——悄悄改变你的便便。

请记住:

突然便秘、腹泻交替?警惕。大便形状越来越细?警惕。便血或黏液反复出现?警惕。

不要轻易安慰自己“可能是痔疮”“最近上火”。你需要的,不是拖延,而是一场肠镜检查。

看大便,真的可能看出命运的分岔口。

别让它说到最后,才发现你一直没听懂它的“求救信号”。

2 阅读: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