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桑多梅日高地发现6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长屋

万物的史界 2024-12-21 14:10:56

发掘新石器时代长屋地基,揭示其独特的结构布局。

在一项开创性的考古发现中,研究人员在波兰桑多梅日-莫科申发现了一座可追溯到 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屋”。这一非凡的发现不仅揭示了线纹陶文化的早期生活,还凸显了该地区数千年来的持续居住。这一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窥塑造新石器时代中欧的农业社区的新视角。

发掘背景

此次发掘由来自克里蒙托夫的三代工作室负责,最初旨在确认漏斗杯文化定居点在圣十字省地区的存在。该文化跨越公元前 3700-3200 年,以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独特的文物而闻名,包括陶器和燧石工具。然而,随着考古学家的深入挖掘,他们偶然发现了更古老的宝藏——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归属于线性陶器文化,比漏斗杯文化早了几个世纪。

考古学家在遗址上工作,揭开桑多梅日高地的层层历史。

这一意外发现为我们了解桑多梅日古代历史增加了新的维度。线状陶器文化是中欧和东欧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存在于公元前 5500 年至公元前 4500 年之间。其成员是从外喀尔巴阡地区迁移过来的熟练农民,留下了如今在波兰田野中可以追溯到的遗产。

视频:

了解线性陶器文化

线状陶器文化因其陶器上的装饰性线状图案而得名,标志着中欧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这些早期农民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先驱,从游牧生活方式过渡到永久定居。他们的陶器通常充满白色糊状物,仍然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物之一。

近距离拍摄新石器时代定居点用作墙体建筑材料的深粘土坑。

桑多梅日的发现凸显了线纹陶文化对波兰的影响。它提供了罕见的见解,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从他们如何建造房屋到他们如何耕种土地。这种文化对于塑造该地区的农业实践和为未来的定居奠定基础至关重要。

长屋探索详情

这一发现的核心是一座引人注目的“长屋”结构,宽 6 米,长 20 多米。这座柱梁结构沿着南北轴线排列,是桑多梅日高地发现的第一座此类建筑。虽然在库亚维、喀尔巴阡山和小波兰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构,但这一发现对于该地区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凸显了其作为新石器时代永久定居点的重要性。

长屋遗址的鸟瞰图,展示了建筑周围的储藏坑和公用设施区域。

省级古迹保护办公室代表马雷克·弗洛雷克博士表示,这一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从临时营地转变为长期定居点。长屋的精心设计和坚固耐用,彰显了线纹陶文化先进的建筑知识。

从定居点发现的完整的石器时代陶瓷器皿,为人们提供了日常生活的见解。

文物和实用坑

部分埋藏的陶罐,经过精心挖掘,以保留其复杂的设计。

在长屋周围,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实用坑,包括用于收集砌墙材料的粘土坑。出土的文物包括装饰精美的陶瓷、制作精良的燧石工具和黑曜石碎片——可能是从斯洛伐克或匈牙利进口的火山玻璃。这些发现表明,即使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区也是广泛贸易网络的一部分。

黑曜石工具碎片,彰显了当时先进的工具制作技术。

黑曜石碎片尤其引人入胜,因为它们凸显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的相互联系。这种宝贵资源的远距离贸易表明了这些社区的社会和经济复杂性。此外,陶瓷和燧石工具为了解定居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窗口,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用性。

透明的石刃,展现了新石器时代居民对石工工艺的熟练掌握。

这一发现的意义

长屋及其周围的文物揭示了中欧早期新石器时代生活方式的许多信息。这一发现表明,人们开始向更永久的居住形式过渡,社区优先考虑稳定性和长期规划。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贸易联系的存在凸显了线状陶器文化的复杂性。

边缘锋利的黑曜石碎片,象征着新石器时代的长距离贸易联系。

此外,这一发现还提供了数千年来桑多梅日地区持续有人居住的证据。不同时期的多层文物表明,该地区是整个新石器时代及以后人类活动的中心。卢布林-沃里尼亚文化中发现的器皿碎片也暗示了多个阶段的定居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该遗址的历史叙事。

在该遗址发现的燧石文物是新石器时代工艺的典范。

文物与保护

出土的文物目前正在接受科学分析,以收集有关其起源和用途的更多信息。研究完成后,它们将被转移到桑多梅日城堡博物馆进行保存和公开展示。这些文物,从陶瓷到黑曜石,为了解新石器时代农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界的互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该团队为保存这些发现所做的努力凸显了保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文物,研究人员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学习和欣赏早期文明的独创性。

结论

在桑多梅日发现一座有 6,000 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长屋,证明了线状陶器文化的独创性和适应性。这一非凡的发现不仅凸显了桑多梅日高地在新石器时代历史中的重要性,而且加深了我们对早期人类定居点及其文化习俗的理解。随着研究人员继续研究该遗址,他们无疑将揭开这个古老社区的更多秘密,丰富我们对人类遥远过去的了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