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少林寺是世间唯一的净土,但关于释永信的新闻可让人大跌眼镜!
释永信这位“CEO方丈”简直就是个商业奇才,不仅将少林打造成景点企业,而且还将少林寺传播海外,但是他却被质疑失德。
2022年4月,一则关于释永信豪掷4.5亿购买土地、名下多达18家企业的消息再次将他推到风口浪尖上。
18家公司,少林寺这么有钱?释永信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16岁的人生转折
1965 年,在安徽一个普通农家,出生了一个叫刘应成的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释永信方丈。
说起他的家庭,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在当时的农村也算过得去。
最特别的是,这个家里弥漫着浓浓的佛教气息。
家中供奉着佛像,长辈们常常虔诚礼佛,念经拜佛,小刘应成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充满了好奇。
到了1981年,16岁的刘应成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去少林寺出家当和尚。
可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都希望刘应成能去上学,学习知识,以后好生活。
但是刘应成心意已决,他早就被少林寺的传说迷住了,书本上那个集武学、佛法于一体的圣地,在他心中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就这样,16岁的刘应成好说歹说这才取得父母同意,他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少林寺的路。
到了少林寺后,他拜在了第29代方丈释行正的门下。
剃度那天,刘应成换上僧袍,剃度师父手起刀落,他的俗家身份随着头发一起落地,从此他有了新的法名——释永信。
当时的少林寺,可真是破败不堪,庙宇年久失修,墙皮剥落,和电视上人们想象的武林圣地完全不是一回事。
和尚们过得也很清苦,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但年轻的释永信不但没被吓退,反而干劲十足。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打扫院子,然后挑水、诵经、练功,样样都干得认认真真。
有趣的是,他特别喜欢跟老一辈的和尚请教武功和佛法,那股好学劲儿让寺里的师父们都很喜欢他。
1984年,释永信完成了三年的云游参学,这三年他可没闲着,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著名寺院,结识了不少高僧大德。
这段经历让他开了眼界,也让他对佛教事业有了新的想法。
恰好这时候,《少林寺》电影火遍全国,少林寺一下子成了“网红景点”。
游客蜂拥而至,可寺里的条件跟不上,厕所少、休息的地方少,连个像样的停车场都没有。
释永信看准时机,提出要组建了武术表演队,既能系统整理少林武术,又能吸引游客。
这波操作确实将少林寺的管理更加规范,还为寺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渐渐地,释永信在寺里的威望越来越高,成为了年轻一代中最受瞩目的人物。
1987年,在释永信22岁的时候,他的师父释行正圆寂,而释永信临危受命,成为了少林寺的下一位方丈,他的命运也随之开始改变。
从破庙住持到“佛门CEO”
释永信接手后立马对少林寺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他组建了少林武僧团,并且亲自带队去全国各地进行巡回表演。
这一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少林武术,还给少林寺赚了不少钱。
据说,武僧团第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有了这笔钱,少林寺总算能修修补补了,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是,释永信可没有就此满足,这位小和尚的野心可不小,他的目标是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商业帝国!
1998年,释永信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可以说这是释永信将少林寺商业化的正式开端。
紧接着,他就开始大规模注册商标,“少林”这两个字,被他注册到了600多个领域!从餐饮到影视,从文化到旅游,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2000年以后,释永信的目光开始转向海外。
他在全球开了60多家少林文化中心,这些文化中心不仅传播少林文化,还采用会员制收费,吸引了不少老外加入。
其中,澳大利亚的分寺占地可是有18000亩呢!每年在那里举办的武术培训、文化讲座,吸引了大批当地人和游客。
据说,光是海外业务,每年就能为少林寺带来上千万的收入。
2022年,少林寺又搞了个大动作,通过一家合资公司,他们以4.52亿元的价格,拿下了郑州的一块商业用地,据说是要建一个“少林功夫传习展示馆”。
这个项目可不简单,要把少林文化和商业地产结合起来,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商业运营于一体的综合项目。
这一招,不仅能给少林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让少林文化以新的方式传播开来。
说到传播,释永信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点也不落后。
早在1996年,少林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寺院官网,通过网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了解少林寺了。
网站上不仅介绍少林寺的历史文化,还有精美的图片和视频,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少林寺也没闲着。
他们推出了“武僧变装”、“禅修体验”等创意内容,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点赞量和转发量都是以百万计的。
不仅如此,少林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也超过了百万。
这下好了,少林寺成了外国网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互联网,少林寺成功地把传统文化和流量经济结合在了一起,让少林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
当然,释永信这么牛,难免招来非议。
饱受争议的和尚
2011年就有人爆料说他嫖娼被抓,还说他在海外存了30亿美元,有十几套豪宅。
还有媒体传出他穿的袈裟是16万元定制的高级袈裟,并且他出门都是坐的奔驰豪车,喝的都是茅台酒。
2015年又有“内部人士”举报他“包养明星”、有“私生子”。
面对这些传言,少林寺官方连忙出面澄清:释永信每月工资只有700元,寺院所有的收入都归集体所有,主要用于寺院建设、文化传播和慈善事业。
但是,由于少林寺的财务状况并不透明,这些解释并不能让公众信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心宗教场所是如何管理财产的。
少林寺在财务公开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导致争议越来越多,公众对少林寺的信任度也在不断下降。
2022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事态升级,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花了4.52亿元在郑州郑东新区买下一块商业用地。
而这家公司背后与少林寺和释永信有着密切关系,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超过70%的网民表示反对,认为寺院不应该涉足房地产行业,这完全违背了佛教清净无为的精神。
有法律专家还指出,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资产是不能用于非宗教用途的。
虽然少林寺解释说要建设文化园区,但公众显然不太买账。
更有意思的是释永信的企业运作模式。
通过“少林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他间接控制了核心企业70%的股份,这种模式被外界批评为“公私不分”。
不过话说回来,释永信能把少林寺从一个破庙变成世界知名品牌,这本事确实不一般。
他把传统武术和现代商业完美结合,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从这点来说,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当然,作为一个出家人,释永信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佛法戒律,这是另一回事了。
结语
总的来说,释永信这个“商业和尚”确实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寺院发展与传统守护之间找平衡,确实需要智慧与勇气。
对于释永信,大家觉得他是个精明的商人还是虔诚的方丈呢?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