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抖音上那些售卖人工智能课程的现象

茅塞盾开 2025-02-27 22:37:49

抖音上售卖人工智能课程的现象,既是知识付费风口下的必然产物,也折射出大众对AI技术的焦虑与追捧。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商业逻辑、认知偏差与行业生态,值得深入剖析。

一、现象解读:AI课程的“爆款密码”

内容包装

标题党:《零基础学AI,月入3万不是梦》《7天变身AI大神》

视觉冲击:代码滚动特效+炫酷AI应用演示

数据背书:学员案例+就业薪资截图

营销策略

限时优惠:原价1999元,现价99元

社群裂变:分享朋友圈免费听课

KOL背书:邀请“AI专家”站台

用户画像

焦虑群体:职场新人、转行人士、技术小白

目标驱动:快速掌握“高薪技能”

认知局限:对AI技术缺乏深度理解

二、商业逻辑:知识付费的“割韭菜”套路

成本结构

课程制作:低成本录播+模板化内容

获客成本:抖音广告投放+社群裂变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学员,成本几乎为零

盈利模式

前端低价课:99元入门课,筛选付费意愿

后端高价课:19999元“保就业”班,收割高净值用户

增值服务:简历优化、内推机会、证书认证

数据表现

转化率:低价课转化率约5%-10%

复购率:高价课复购率约20%-30%

利润率:综合利润率可达50%-70%

三、认知偏差:AI教育的“泡沫”与“真相”

泡沫一:AI=高薪

现实:AI岗位门槛高,初级岗位饱和

真相:真正高薪的是算法工程师,而非“速成班”学员

泡沫二:7天学会AI

现实:AI涉及数学、编程、算法等多领域知识

真相:7天只能入门,精通需要数年积累

泡沫三:保就业承诺

现实: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内卷严重

真相:所谓“保就业”多为虚假宣传

四、行业生态:乱象与机遇并存

乱象丛生

内容同质化:课程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深度

师资参差不齐:讲师资质存疑,实战经验不足

售后无保障:课程质量差,退款难

潜在机遇

垂直细分:针对特定行业(如医疗、金融)的AI课程

实战导向:以项目实战为主,理论为辅

生态闭环:课程+工具+社区+就业一站式服务

五、理性建议:如何避坑与选择

避坑指南

警惕“速成”:AI学习无捷径,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验证师资:查看讲师背景、项目经验

试听课程:先试听再付费,避免冲动消费

选择标准

课程体系:内容系统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习支持:提供答疑、作业批改等服务

就业资源:真实企业合作,非虚假承诺

总结:AI教育的未来展望

抖音上的AI课程现象,既是知识付费的缩影,也是AI技术普及的必经阶段。随着行业规范化和用户认知提升,未来将呈现以下趋势:

内容升级:从“快餐式”教学转向深度实战

服务细化:从单一课程转向生态化服务

监管加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对于用户而言,理性选择、持续学习才是拥抱AI时代的正确姿势。毕竟,AI不是“韭菜收割机”,而是需要深耕的“技术沃土”。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