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最北部边疆,素有“神州北极”之美誉的大兴安岭,这里桦木丛生,山岭广袤,世代居住着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哺育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女,如今的他们正奋力谱写着民族团结发展的新篇章。
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特别指导,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特别合作,芒果TV出品的纪录片《于青山绿水间》每周一至周二10点芒果TV正在热播,6月5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点30分湖南卫视即将播出。第6期《林海里的笑声》一起走近能歌善舞、勇敢无畏的鄂伦春族人,看他们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民族的坚守,唱响新时代的最炫民族风。
林中放歌鄂伦春,豪情化为斗熊舞
“我坐在白桦树下,唱起儿歌的时候,喜鹊就疯狂地叫起来。”60多年后,关金芳几乎已经记不清儿时跟随长辈狩猎的情景了,但祖辈们口中高亢圆润、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仍清晰地镌刻在关金芳的记忆里,也被关金芳和她的学生们传唱着。关金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鄂伦春族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鄂伦春族民歌,2006年,关金芳成立了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吸纳了一批年轻力量的加入。
众人拾柴火焰高,非遗传承更是如此。十几年来,艺术团多次在省级、国家级甚至是国际舞台上进行演出。白银纳村的孩子们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们树立了要将民族文化传播给更多人的高远志向。乡政府文化站的副站长郭常雳想通过直播的方式,让鄂伦春的文化遗产走进日常生活,“活”起来、“火”起来,让原生态的斗熊舞成为鄂伦春族的新流量密码。当传统民族服饰邂逅充满灵性的动作,原始的野性舞蹈魅力在这一刻完美释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从业者走进直播间,把沉寂已久的小众艺术搬上直播的第二舞台,越来越多的鄂伦春族年轻一代也开始主动加入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队伍中。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关金芳却从未谈及自己的辛苦付出,因为她的努力点燃了孩子们爱自己民族文化的思想,赞达仁、斗熊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陌生名词,被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看见”,也收获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喜爱。未来,她计划运用各种通讯软件,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借助现代传播方式再度流行起来,被更多年轻人感知、喜爱和传承。
“开”着飞机干农活,智慧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鄂伦春农业资源丰饶、特色产业突出。几十年来,鄂伦春农业发展实现了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的转变,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发展日新月异。下山定居的第三代鄂伦春族人吴然,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2000亩长势喜人的豆苗如今却遇上了病虫害,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打药机喷洒费时费力。吴然想到了鄂伦春自治旗益农作物研究所的张玉林老师,他的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机械化生产装备,具备作业效率高、防治病虫害效果佳等优点,符合现代农业对农机装备绿色、智能化发展新要求。在张玉林的耐心教学下,吴然不仅收获了一项新技能,还切实感受到了科技智慧农业的魅力。告别传统狩猎,玩转“智慧农业”,在民族融合发展的推动下,鄂伦春族的农人们告别了传统的农业劳作,步入了科技农业新时代。
策马奔驰护山林,70年热血接力只此青绿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群山怀抱,地广林密,置身其中,满眼绿意盎然。在这里有一支特殊的护林队伍,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匹匹骏马,70年来,一直坚守在190多万亩密林中,从未远离。护林马队所到之处多是车辆难以到达之地,山高林密只能骑着马,靠经验进行拉网式护林巡查。队长莫彩强从十几岁起就跟着父辈们骑马护林,队伍成立至今他们参与扑灭了近200场火情,清理了数以万计的捕兽夹和陷阱,抓获、制止盗伐行为400多次,守护了林海70年的安宁。几十年走下来,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山林赋予了鄂伦春人技能和智慧,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乡长孟立焕找到了黑河市爱辉区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刘丽萍,计划将马队的传承发展与青少年研学有机结合,让骑马护林成为一门研学课程。孩子们的到来让马队坚定了守护山林的信心,也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希望。
数字赋能智慧农业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绿色成为发展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画卷最动人之处。几百年来,鄂伦春人在林海雪原中骑马穿行,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正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自己脚下的土地。“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人的“新农人”成为“兴农人”。短视频成为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出海的青春力量, 67 岁的关金芳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能爱上“赞达仁”和斗熊舞。这个与时俱进的古老民族,从不辜负每一场时代洪流,他们勤恳耕耘,他们欣欣向荣,唱响新时代的最炫民族风。
下期节目将一起去到中国西南边陲,看生活在彩云之南的傣族儿女们如何用艺术装点生活,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纪录片《于青山绿水间》每周一至周二10点芒果TV正在热播,6月5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点30分湖南卫视即将播出,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