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律·长征》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岷山,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已经接近尾声。
回顾往昔,红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诸多奇迹,毛主席豪情万丈,坚信中国革命将会迎来曙光,更坚信新中国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当黄土高原上重新燃起红色的烽火,星星之火,逐渐迸发出了燎原之势,只是陕北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让红军将士饱尝饥寒交迫。
寒冬到来,凌冽的寒风如同刮骨钢刀让将士瑟瑟发抖,可更令人心痛的是,将士们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
窑洞里微弱的火苗,成了全军御寒的唯一途径。
就在毛主席心急如焚之际,红军却意外收到了百万美元的救命钱, 蒋介石到老都没能查明白这笔钱的来源,这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眼前困境自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便逐步掌控了国民政府的军政大权,权力欲极强的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该如何将自己的独裁统治进行到底。
蒋介石放眼天下,当时能给自己统治带来威胁的只有中共,于是他便发动内战,接连五次围剿中央红军。
只是让蒋介石想不通的是,红军并没有在白色恐怖之下消亡,反而迸发出了无法被扑灭的生命力。
蒋介石认为没有比围剿红军更大的事,甚至当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肆虐时,他依然还在坚持剿共。
随着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疯狂,红军只得被迫战略转移,以至于完成了至今令人不可思议的长征。
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他们所凭借的是对共产主义的至高信仰。
信仰不灭,则精神长存,则战无不胜。
当红军到达陕北,虽然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恶劣的环境还是折磨着每个将士,眼前的困境必须要解决,绝不能让经过长征的战士倒在环境上。
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多次召开会议,而最终他们还是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叨扰当地百姓,只能寻求民主人士筹措粮款。
巨资来源无数饱受蒋介石统治摧残的民主人士,听闻红军有难,纷纷慷慨解囊,只是很多钱粮都未能到达陕北,便被国民党缴获。
在红军危急关头,毛主席派人向苏联共产国际寻求帮助,最终得到了八十万美元的救济资金。
这笔钱款无法从苏联直接送到陕西,只能由客商一路护送,从西伯利亚南下到达上海,交给了中共上海党委。
虽然此时西安事变刚刚结束,国共达成了合作协议,可蒋介石对红军始终抱有敌意,这笔巨款是万万不能再出现任何差池的。
时任中共对外贸易总局局长的毛泽民为了掩人耳目,提出将这笔巨款兑换成外币,分批送往陕北。
可是这样一来,依然会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毛泽民忧虑之际,上海股市却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他立即将这笔巨款全部投入其中购买股票,一个月之后,他将股票全部抛售,赚回一百万法币。
红色风暴这笔钱在股市中游荡一圈,让国民党放松了警惕,毛泽民便将其一分为三,开始输往陕北。
第一部分,直接由上海的银行汇往西安,以快速解决红军眼前的困境。
第二部分,安排共产党员伪装成商人、轿夫,护送钱款直接送往陕北。
第三部分,用钱款购买了粮食、布匹、药品等物资,以爱国人士捐款的名义,大张旗鼓地送往陕北。
在毛泽民的精心部署下,这笔救命钱相继到达陕北,让红军得以渡过最为艰难的时刻,起死回生。
蒋介石虽然被迫与中共达成了协议,但他却一直打压红军,甚至想以恶劣的环境击垮红军。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蒋介石想当然地以为,红军已到山穷水尽之际,可是当红军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这中间究竟时怎么回事,更想不明白救红军的钱究竟来自哪里。
历史的车轮都会走上正义的道路。
蒋介石坚持剿共了几十年,最终却被中共赶出了大陆,这也让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正如那笔巨款一样……
参考资料:《解放战争》、《红星照耀中国》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