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之黑暗狂徒:斯大林时代第二号人物贝利亚的悲惨结局

飞鱼史记 2025-03-11 18:28:50

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各个报刊共同发表了一则爆炸性消息:

苏共举行中央全会,决定把贝利亚从苏共中央委员会清除出去,并将其开除党籍,连带着解除他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

此时距离斯大林去世还不到四个月,这场暴风雨来的实在是太过突然,以至于根本没有给苏联民众缓冲的机会。

只是更让民众很不可思议的是,在几个月之后,贝利亚便被公开处决一命呜呼。

当时的贝利亚可不是苏共内部一个普通的干部,而是位于苏联金字塔顶部的实权人物,在斯大林时代,他长期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核心职务,是斯大林时代无可争议的第二号人物。

按理来说,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最有机会问鼎苏共最高领导人,为何他却成为了枪下亡魂,为何最终又化身成了后人口中黑暗狂徒,甚至奥特曼中的大反派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投其所好

1899年3月,贝利亚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贫寒的家庭,年幼的他饱受生活的折磨,但他始终不肯低头。

在他八岁那年,他终于得以进入一所免费的学校读书,为了贴补家用,他时常为身边的文盲代写信件,赚取一些微薄的生活费。

毕业之后,他被诺贝尔石油公司聘用,担任文员。

1915年,贝利亚进入巴库机器制造学院学习建筑,在这所学校中,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凭借超高的组织才能,开始混迹于纷杂的政治之中。

1921年,贝利亚被任命为格利吉亚国家政治保安局主席,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

想要功成名就,成为人上人,就得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如果别人不让站,那么就只能将他踩在脚下。

贝利亚深谙其理,为了爬的更高,他利用美人计扳倒了外高加索政治保安局主席李定,然后自己坐上了他的位子。

1930年,贝利亚在联共(布)全国代表大会上见到了斯大林,得到了他的认可,自此开始向苏联领导核心迈进。

贝利亚清楚地知道,他的人生根本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斯大林脚下,为了进一步取得斯大林的宠信,贝利亚将投其所好的功力发挥到了极致。

黑暗狂徒

1934年,在苏联第一届最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贝利亚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就此跻身苏联高层领导核心。

在斯大林的提携下,贝利亚的政治生涯开始坐上了特快列车,尤其是斯大林还将其任命为了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主席,开始负责全国的安保和肃反工作。

1945年,凭借在卫国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贝利亚被授予苏联元帅头衔,次年,又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就此成为了斯大林身边不可或缺的二把手。

斯大林统治后期,个人崇拜达到了高峰,而联共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反对声音,贝利亚知道斯大林听不得这些声音,于是便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替斯大林铲除异己,正式化身为黑暗狂徒。

在苏联大清洗的恐怖时期,贝利亚双手沾满了血腥,无数惨案都是他一手拍板的,这也为他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背后实情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临终前,指定了三位接班人: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

当时贝利亚手握实权,他联合马林科夫,一跃成为了苏联最有权势的人物。

赫鲁晓夫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深感惶恐,他们担心贝利亚会向他们露出獠牙,便开始暗中谋划政变夺权。

当时贝利亚根本不相信赫鲁晓夫会先下手为强,所以并未多加防范,结果赫鲁晓夫暗中拉拢了马林科夫,利用了其他委员对贝利亚的畏惧,在高层会议上突然发动政变将贝利亚逮捕。

树倒猢狲散,贝利亚被捕之后,其他人纷纷落井下石,一时间使得贝理他成为了背叛苏联,为外国资本家卖力和阴谋夺取国家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的“叛国者”。

贝利亚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当时手握大权,竟然在阴沟里翻了船。

经过苏联最高监察院的审理,贝利亚以叛国罪被判处枪决,根本没有机会申辩,毕竟在政治深不见底的漩涡之中,从来就没人能听得见冤屈的呐喊。

那么贝利亚是死有余辜吗?

是,也不是。

毕竟他成为了苏联历史上的失败者,这就已经让他无法翻身了……

参考资料:《苏联史丛书》、《斯大林传》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