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蒋介石为什么会选择退守台湾?背后是谁在指点

谦德评历史 2023-12-23 20:04:06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蒋介石得了高人指点,急令国民党各部队陆续撤往台湾省。

新中国建立的十天后,蒋介石就向国民党宣布了撤往台湾省的决定,而奇怪的是,这10天内,蒋介石数次改变自己的想法。

起初撤往广州、接着是重庆,最后才敲定的台湾省,而让蒋介石下决心的则是一位高人,蒋介石对于他的话,言听计从。

那么此人是谁?又为何能说动蒋介石逃往台湾省呢?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就已经失去了总统的位置,下野后他去了浙江以及广州,后来渡江战役打响,国民政府全部去往了广州。

蒋介石之所以选在广州,是因为孙中山就是在广州建立的中华民国,而蒋介石想再一次从广州开始收复失地。

但蒋介石并不是孙中山,他的想法并未实现,许多国民党高层在得势时还能算得上与蒋介石同心协力。

但现在蒋介石失了势,许多国民党官员并不买蒋介石的帐,他们的心里就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这给了蒋介石巨大的打击,在广州的日子也过得十分不如意,加之李宗仁的夺权,让蒋介石心情更加郁闷。

不过蒋介石还是把持着大部分的军权以及政权,所以他的心中所想是哪怕长江守不住,就把部队南撤,退到两广一带,打不赢再往其他地方撤退。

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渡江战役后,我军进攻的步伐并未停下,直接继续解放福建湖南等地。

在广州的蒋介石完全没有预料到解放军的攻势会如此迅猛,于是召开会议,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

当时蒋介石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打,要么走,但对于打,所有人都不抱希望,所以该逃往何处,成了蒋介石抉择的事情。

其中意见最集中的就是回到重庆,利用西南作为反攻基地,重庆经历过抗战,各种设施都比较完善,所以回到重庆有着极大的便利。

当时还有一种声音是撤往海南岛与台湾省,但这部分人的所占的比例很少,因为大多数国民党高层还有着可以与共产党继续掰手腕错觉。

现在就放弃大陆,就成了懦夫的表现,蒋介石自然不愿背负所谓的骂名,立即表示回到重庆重新组织力量。

两个月后,李宗仁也无力回天,打着养病的旗号去到了美国,蒋介石又成了实际上的领导人,只是没有总统头衔而已。

但这两月以来,解放军多次击败蒋介石的部署,而大后方四川也不安稳,起义的事情不断发生。

当时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全部涌入四川一带,他们多次被解放军所击败,所以即使回到了四川,士气也十分低落。

我军及时注意到这一点,国民党部队士气的溃散,加之蒋介石的不管不顾,争取这些部队起义,有了极佳的条件。

于是在四川的地下党多次联系,这些国民党部队在认清形势之后,出现了动摇,一支部队的起义就能带动多支部队一起起义。

此外还有我军早就打入内部的特工也开始了行动,有的已经掌握了军队,有的则是劝说起义,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后来国民党光是起义的兵团司令就有九个之多,下面小部队的起义更是数不胜数,蒋介石对这一切都无力阻止。

蒋介石此时要是还待在重庆无疑只有死路一条,但他又不甘心放弃,虽有有很多部队都起义了,但他培养的嫡系部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就在蒋介石举棋不定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急忙让人把他找来,声称有要事相商。

那么此人是谁?

全国解放在即,蒋介石听了一个人的话,立即下令撤退到台湾。

而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我军进军大西南之前,蒋介石就找来了张其昀,以此来询问他关于国民党应该走向哪里的问题。

这个张其昀在我国的地理学上有着不小的贡献,如果他能一生都在学术上的话,可能将是一代大家。

但他有了名声自后,毅然选择了从政,与自己年轻时候的理想背道而驰,被蒋介石所看重。

早年的张其昀在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下,立志要为中国的学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且从初中开始,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在学术上的见解,有些老师都比不上他。

后来,张其昀因身体原因被南京一所学校拒绝入学,但他成绩却是很好,一名有威望的老教师很看重张其昀,直接让学校进行录取。

这样的行为让张其昀非常感动,他以自身为出发点,要让全天下的学子只要有成绩都能上学,此时的他目的就是建立一所大学,专门为国家培养人才。

可见此时的张其昀还是有着极大的理想的,但随着张其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再也不满足待在教育界,而是想要进入政界参政。

在1932年,张其昀就通过他人的介绍成功加入国民党,并一生都为蒋介石效力,其后还追随蒋介石去往台湾省。

在他的预想中,政界的大多数问题,都能用学术界的问题所解决,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一边做学术,一边从政。

然而,进入政界不久,张其昀就见识到了政界的残酷,各种官场知识,各种权力斗争,都让张其昀大为震撼。

在他的印象中,政府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私心,都能力往一处使,国家的建设能一件件顺利完成,但现实却是完全相反。

但他并未因此而及时离开,而是在这官场中越陷越深,把蒋介石视为中国唯一的领袖。

作为回报,蒋介石在1940年,直接让张其昀成为参政员,与蒋介石心腹陈布雷交往极为密切。

而陈布雷也非常重视张其昀这种知识分子,时常把他带去见蒋介石,而蒋介石则是对张其昀各种关心。

只要两人一见面,不管时间长短,两人都要进行一些观点的交流,有一次廷尉张其昀生病,蒋介石还特意向陈布雷询问情况。

这一些的事情都让张其昀感觉,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时常会把蒋介石的话语看得十分重要。

直到后来,无论是戴季陶还是陈布雷,在蒋介石执政后期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望。

他们甚至跟张其昀一起探讨过,但张其昀却坚持蒋介石这么做一定有他的考量。

一年之后,张其昀创办了一个月刊,时常发表一些关于国民党的文章,蒋介石看完之后大喜,立即让拨款给张其昀,让他加大报刊的规模。

1943年,张其昀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到国外进行考察,张其昀起初觉得一年的时间就足够了,但一年之后,张其昀却是愈发深入。

于是张其昀申请延长时间,蒋介石对于这种请求一般都是拒绝,但这一次蒋介石却允许了,还下令继续给予张其昀经费,极为罕见。

张其昀回来之后,对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大为感动,不断在蒋介石面前表忠心,并更加坚定要跟蒋介石走在一起。

直到蒋介石失去优势,张其昀也没有放弃蒋介石,而是应蒋介石的邀请去到重庆,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最终让蒋介石下定决心去到台湾省。

那么张其昀是如何说动蒋介石的呢?

上个世纪,蒋介石兵败后请来一人,随即下定决心逃往台湾。

为什么此人能说动蒋介石呢?

1949年底,在重庆的蒋介石已经是坐立不安了,他立即让人请来了张其昀,询问对策。

张其昀抵达之后,告诉蒋介石现在只有走,但蒋介石此时仍不想放弃,他更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失败。

蒋介石询问撤往成都如此,张其昀回答只有死路一条,现在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四川已经成为了一个天牢,注定待不长久。

四面都是高山隔绝道路,且四川的部队不一定能完全服从蒋介石,所以四川不能去。

接着蒋介石又问道了云南,张其昀依然是不看好,云南根本没有实力养活大批部队,所以在云南注定发展不起来。

而张其昀则是给蒋介石指了一个地方——台湾省,这里不仅有台湾海峡这个天然屏障,而且一些农作物完全可以达到一季三熟,可以供大部队食用。

而且台湾省是一个岛屿,倘若能守住海南岛,那么完全可以控制东南海域,限制共产党的发展。

而且当时的张其昀还敏锐察觉出,海权在未来的重要性,一通分析之下,蒋介石终于下定了决心,去往台湾省。

于是在12月,蒋介石正式宣布国民党全部全部撤往台湾省,而张其昀也跟着蒋介石来到了台湾省。

虽然蒋介石的离开并不是张其昀一个人的努力,但还是受了他大部分的影响,跑到台湾省负隅顽抗。

当时张其昀已经有了办大学的想法,甚至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他还是决定放下一切跟蒋介石走。

之后,蒋介石还在张其昀的帮助下,成功夺回了在陈家兄弟手里的党权,而张其昀所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

一次,蒋介石把张其昀叫到办公室来,询问张其昀是不是有办学校的想法,张其昀也如实相告,表示这只是之前的想法。

蒋介石却一反常态,表示搞教育是好事情,应该继续,接着就把张其昀按了一个教育部长的之外。

张其昀还想说什么,蒋介石却摆了摆手,他之好走出来蒋介石的办公室,回到家中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蒋介石就这样明升暗降把张其昀手中的权力夺走,而蒋介石又把大多数的经费用于军事,教育经费很少。

而且张其昀虽然被蒋介石夺权,依旧想用政绩挽回蒋介石的想法,当时的台湾省,根本没有所谓的公立大学。

而蒋介石对于教育则是想一出是一出,许多指示都不符合情况,但张其昀还是全部满足蒋介石的要求。

当时在台湾省高中不能留级,但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孙子,强行修改,引起教育界的不满,不过张其昀还是照办不误。

1985年,张其昀在台湾逝世,他的职位依旧是教育部长。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