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装维工老张蹲在小区配电房里熔接光纤,手机突然弹出新消息——部门群通知明天晨会提前半小时,要抽查5G业务话术。他看了眼微信步数:今天走了28763步,但绩效考核里"有效步数"只计入了去用户家的直线距离。这荒诞的场景,每天都在通信行业上演。
一、考核指标正在吃掉我们的根基
某省公司2023年离职率报告显示:装维岗年流失率38%、营业厅33%、网络优化29%。这些数字背后是令人窒息的考核:装维工既要30分钟响应故障,又要每天发展2个宽带用户;营业员卖着199元套餐,自己工资条上的"通信补贴"只有50元;网络优化工程师顶着辐射调天线,KPI里却加了"帮市场部发展5个客户"。
更魔幻的是"负向激励":北方某地市公司规定,故障处理每超时1分钟扣5元,但准时完成没有任何奖励。装维工们苦笑:"修得快不如修得巧,最好每天卡着点完成最后一单。"当技术沦为算计时,那些深夜冒雨抢修的工匠精神,正在考核表里慢慢死去。
二、人才流失埋下定时炸弹
浙江某县公司今年新招的6个大学生,3个月内走了4个。985毕业的小李离职时说:"我学的是通信工程,不是推销话术。领导让我在村里装宽带时推销云存储,老人们连智能手机都没有,这钱赚得良心痛。"如今县公司技术岗平均年龄47岁,老师傅们看不懂5G网络切片,新系统上线只能找外包。
更大的危机在客户服务端。广东某投诉量激增的营业厅被爆出:正式员工只剩店长1人,其余全是劳务派遣。有用户投诉"携号转网被拖延三个月",调查发现新来的派遣工根本不会操作系统,只能把工单晾在后台。当一线变成临时工练兵场,运营商的金字招牌正在被悄悄腐蚀。
三、用户不傻,口碑正在崩塌
山东某小区业主群里流传着段子:"修宽带像求圣旨——早8点报故障,晚8点问你'现在方便维修吗'。"这不是玩笑,而是某运营商"降本增效"的结果:原来每个片区配4个装维,现在1个人管3个片区。用户不知道的是,那个迟到的装维员,刚刚从隔壁小区翻墙出来,因为物业不让施工车进地下车库。
某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2023年运营商服务好评率同比下降11%,差评里"套路营销"占比高达67%。湖南大爷被忽悠办5G套餐的新闻上了热搜,评论区都在骂"运营商没良心",但没人看见营业员躲在更衣室哭——她这个月已经收到3张黄牌警告,再完不成指标就要扣基本工资。
四、反噬已经开始,我们还有救吗?
云南某地市公司尝到了苦果:过度压榨导致装维集体辞职,暴雨引发大面积故障时,重金请的外包团队坐地起价,维修成本暴涨5倍。江苏某县公司更荒唐,为节省人力成本让营业员兼职仓库管理,结果价值百万的光猫被当成废纸盒卖掉。
但希望仍在裂缝中生长:重庆某分公司取消奇葩考核,把装机质量与收入直接挂钩,老师傅带出的徒弟故障率下降40%;浙江某营业厅试行"真实服务评价",客户扫码给服务员打分,诚实肯干的小伙月收入反超"销冠"。这些案例证明:当考核回归服务本质,员工和公司才能双赢。
兄弟们,我们比谁都清楚:通信铁塔能立起来,靠的不是PPT里的"数字化转型",而是无数个寒冬酷暑里,我们扛着设备爬过的那些铁架子。当运营商把人才当耗材时,断掉的不只是光纤,更是这个行业的未来。压榨就像7×24小时运行的基站——短期能扛,但再不检修散热系统,迟早会过热宕机。
(关注“运营商内幕”,获取一线员工转型指南与政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