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2023年7月说起。区生态环境局接到居民投诉称,漕溪北路上一家烧烤店正在准备装修,担心开业后产生油烟扰民问题。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前往现场勘查。眼前的店铺尚是毛坯,建材还未大规模进场,但问题的严重性却不小——该店铺所在建筑属于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禁止新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并已纳入徐汇区餐饮选址负面清单。
为了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秉持着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避免店家无谓投入,执法人员即刻约谈了该烧烤店的经营者。他们带去了宣传告知书,耐心细致地向经营者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苦口婆心地分析:在这里开烧烤店,开业后产生的大量油烟会引发群体投诉,面临行政处罚,应当尽早调整业态。
2023年8月15日晚,烧烤店仍在悄悄装修
然而,经营者却置若罔闻。即便后续经执法人员普法,仍坚称商铺不属于与居民楼层临近的商住综合楼,坚持要将装修进行到底,全然不顾街道没有许可其装修备案。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行政处罚只能针对已经产生后果的行为进行,虽然执法人员多次事先普法,烧烤店依然执意要在当年10月份开业。而区生态环境局也一直密切关注着这家店的动态,一旦有违规违法行为,即对经营者开具处罚单,督促整改。
果不其然,烧烤店开业后,区生态环境局收到了大量周边居民的投诉件,反映该烧烤店油烟气味浓烈,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执法人员再次迅速行动,依法向烧烤店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决定书,要求其停止违法行为。但店家不仅拒不整改,抵触情绪还愈发严重,甚至不时与居民发生激烈冲突,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让执法有理有据,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专门前往城建档案馆,调取相关宗地图纸。在那里,他们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调取到20多年前项目建设审批文件和相关图纸,确认了该建筑不可开设产生油烟餐饮项目的属性。
2024年6月,基于充分的证据,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该烧烤店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款人民币1.45万元整,并要求其关闭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但店家对这一处罚结果极为不满,先是在听证环节以不相信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等理由,要求延期半年听证,还申请全体工作人员回避,对执法工作百般阻挠,后又向区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区行政复议局经审查,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事实清楚、程序正当、裁量适当,同时也充分考虑烧烤店的实际情况,行政复议维持了处罚决定。该烧烤店又向上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
在两次开庭过程中,区行政复议局和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向店家详细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在研究整个案件后,认为相关部门证据充足,执法程序无误。为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经组织,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区行政复议局、区生态环境局和当事人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区生态环境局明确表示“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承诺只要店家愿意关闭产生油烟的项目,转变业态,将提供指导帮扶。同时,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还对房东做思想工作,希望其考虑年轻人创业不易,减免部分租金。最终,在多部门苦口婆心的普法和劝解下,店家终于认识到自身的违法性,同意关闭烧烤店,并撤销行政诉讼。
“这样曲折的案件在徐汇很少见。”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考虑到许多餐饮投诉都是因为餐饮单位选址不当引发,区生态环境局创新监管思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将禁止开设餐饮的区域编制成“负面清单”,通过“一网通办”系统发送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和审批部门;同时,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发布信息,方便经营者查询,从源头防止“楼上是居民,楼下开餐饮”这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