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主席为何严令刘邓不惜代价跃进大别山?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07-04 12:38:49

作者:莫孤烟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谁都知道,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那么,精通兵法战略的主席,为何严令刘邓大军不惜代价跃进大别山呢?

从军事上讲,这是以攻代守,以“攻其必救”的战法打破蒋军的重点进攻;从经济上讲,则是解放区经济已然民穷财尽,实在无法支持战争,只能“就粮于敌”。

1947年夏秋时节,可以说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困难的时候。陕甘宁本来就是贫瘠之地,这一年先是旱灾后是洪涝,收成只有平时的三成,加上边区所有县城及大多数乡村都被胡宗南部占领过,饱受战争严重摧残,民众手中几乎没有存粮,人们处于饥饿之中。晋绥根据地的情况也和陕甘宁差不多,同样很困难。

【晋绥根据地资料图】

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解放区自保尚且不足,哪里还有余力来完成支前任务?这样一来,处于大后方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军区所辖的太岳和太行根据地,负担便大大加重。总部命令太岳根据地筹集5万石粮食,再组织运输队运到晋绥和陕甘宁。

这个任务对于太岳解放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自从刘邓和陈谢两路大军南下之后,太岳解放区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后勤支援任务,人力物力的动员已经超出了极限。但他们还是咬紧牙关,完成了任务。直到洛阳战役结束后,太岳和太行根据地实在是困难大到了极点,不得不向总部诉苦。

【太行山根据地军民在开荒】

当时,主持晋冀鲁豫军区工作的是副司令员滕代远,他给总部汇报洛阳战役支前工作时说,我军攻打洛阳的时候,正是陕甘宁最困难的时候,而且临汾战役也在同时进行。太岳和太行根据地一方面要支援陕甘宁,一方面要保障临汾前线,此外还要组织人员向黄河南岸搬运弹药,同时要完成这三个大任务。太岳区出动民夫5.37万余人,大车3300辆,民工往来一次最长的时候要一个月,因此“民力负担极重”。

实际上,太岳根据地当年的收成也很糟糕,春天还连下了8天的雪,道路被封之后,汽车便用不上,只能全部用畜力,结果上一路上牲口死了不少。据滕代远回忆,济源和孟县两个县的支前队伍里累死了60头牲口。

【群众踊跃支前】

陈赓在洛阳战役期间,总共发了36份催要粮食弹药的电报,太岳根据地的干部咬紧牙关不叫苦,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前线需要。正因为太岳的干部不叫苦,所以上级便不知道苦,以为太岳仍有余力,便不停地给太岳加任务,以至于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困难现象。滕代远为此做了自我检讨,认为是自己犯了官僚主义错误,缺少调查研究。他也坦率地说,勉强完成了洛阳战役的支前任务之后,太岳根据地确实是没法再承担任何任务了。

实际上,太岳根据地的困难比滕代远报告的还要大。据新华社记者在济源县的调查,在1947年,当地收成差,最好的地方也只有五成收成,有的地方颗粒无收,到处都是荒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灾荒之外,就是严重缺乏劳动力。而劳动力的匮乏,首先在于全县2万人中有近5000人参军,相当于把男性青壮年劳力抽光;其次则是支前任务重,在打临汾时出动了2000多人抬担架,打洛阳时出动了1万多人,以至于运粮靠女性和娃娃。此外,伤员的安置、被服鞋袜的生产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公粮的负担,占到了农民全部收入的3/5以上。

晋冀鲁豫军区存在的严重困难,引起了主席的高度重视,这说明我军自转入外线作战以来,不少部队还没有形成“就粮于敌”的思维,仍习惯于依靠根据地的支援。这种局面如不改变,严重消耗根据地的战争资源,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主席把滕代远的报告转发给各部队,要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严格检查各部队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并批评各部队没有把“将战争负担加之于敌”的战略思想贯彻到位,必须要加以检讨和纠正。

陈毅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是有没有饭吃、仗能不能打赢的问题,而是影响到军民团结,甚至会把群众逼到对立面。至于陈士榘在洛阳战役后大讲火炮的作用,陈毅也不太赞同,他调到中原军区工作后,给粟裕和陈士榘发去电报,特意说到弹药的节约问题。陈毅说,如果一再强调炮火的决定性作用,那如果没有炮火支援怎么办,难道就不能打仗了?我后方的军火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炮弹也不可能管够了打,更不要说以后渡江了就更没法补充了。

打洛阳的时候,华野3纵在最后总攻前,炮击了近两个小时。对这一做法,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属实是错误的”。陈士榘也承认,对炮火的依赖,导致3纵官兵在爆破技术上有了退步,而爆破恰恰是3纵以前的看家本领,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洛阳战役中,我军集中了华野陈(士榘)唐(亮)和中野陈(赓)谢(富治)两个兵团,参战兵力多达10万,这是我军在中原战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对粮食和弹药的消耗远超往日,支前任务极为艰巨。据有关资料显示,洛阳战役期间,太岳根据地供应了5万余发炮弹,子弹近百万发,炸药近3万斤,粮食700余斤。而在之前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近豫西时,太岳和太行已经提供了60万斤的弹药,出动了民工近万人。

许多人都知道,我军打洛阳时已经有了较为强大的炮火,特别是最终攻打核心阵地时,全靠陈唐兵团的十几门美式榴弹炮长达数小时的轰击。但殊不知,武器装备越先进,对后勤补给的依赖就越大,后方根据地的压力也就越大。

“兵民为胜利之本”的思想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群众为人民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物资支持,这其实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而人们在讨论战场得失时,往往只是津津乐道于将帅们的运筹帷幄,却把最最要紧的一点给忽略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0 阅读:1

兵说深耕战争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