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记者4月3日获悉,美国新公民自由联盟提起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称其超越权限,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开启其第47任总统任期。随后一系列关税政策接连出台,当地时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后续又不断调整和扩大关税范围。3月4日起,美方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10%关税。到了4月2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10%基础上加征更高关税,其中针对中国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高达34%。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此番举动背后动机多元。从经济层面看,特朗普一直强调要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其认为中国等国家对美出口大量商品,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通过加征关税期望能减少进口,促进美国国内产业发展,增加本土就业。例如在钢铁、铝等行业,特朗普希望借助关税保护,推动美国相关产业复苏。
在政治方面,特朗普试图通过强硬的贸易政策展现其对美国利益的“捍卫”姿态,迎合部分选民群体,巩固自身政治基本盘。部分美国选民担忧全球化冲击美国本土产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这部分选民传达出其致力于保护美国产业和就业的信号。
美国新公民自由联盟在佛罗里达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该联盟指出,特朗普缺乏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全面关税以及2月1日授权征收关税的合法权利。联盟高级诉讼律师莫里斯在声明中称,特朗普援引紧急权力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全面关税,而法令并未授权,其行为滥用了权力,篡夺了国会对关税的控制权,严重破坏了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该诉讼要求法官阻止关税的执行,并撤销特朗普对美国关税计划的修改。
特朗普(资料图)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通过声明表示反对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政策,称关税是对辛勤的美国家庭征税,而中国是加州最大的贸易伙伴。众多美国企业也表达了强烈不满,加征关税导致企业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例如,一些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的制造业企业,不得不面临成本上升带来的经营压力,甚至部分企业被迫减产、裁员。此外,美国消费者也受到负面影响,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民众的生活成本随之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反应强烈。英法领导人通电话,对美国新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和安全影响表达了担忧,双方一致认为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欧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高度警惕,若美国持续推行,欧盟极有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欧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众多国际组织也发声警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强调贸易摩擦升级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下行风险,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诉讼对特朗普的政治前途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一旦法院判定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违法,这无疑将是对其执政权威的沉重打击。在即将到来的政治选举周期中,这一负面事件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利用,削弱特朗普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其一直以来塑造的强硬领导者形象也会因政策的合法性问题而大打折扣,影响其后续政治计划的推进,包括竞选连任等设想都可能因此蒙上阴影。
目前,特朗普政府需对诉讼做出回应,后续法院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备受关注。从贸易层面看,若关税政策持续推行,全球贸易格局将进一步被扭曲,中美之间以及美国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张;若政策有所调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有望缓和。而在政治方面,这一事件将继续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以及特朗普的政治命运,各方都在密切关注事件的下一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