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请教捷克人,历史上那些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国王?名列榜首的一定是卡尔四世。原因不只是在他任内捷克的国力达到鼎盛,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化、行政、国防等各方面的建树,遗留给后人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资产。例如当我们一提到“捷克”或者是“布拉格”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一定会马上联想到横跨在伏拉塔瓦河上的卡尔大桥以及远方布拉格城堡区所共同构成的一幅美丽画面,而这些景物大多都是卡尔四世的政绩。
卡尔四世在1355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不但长期待在布拉格,而且将此地选定为帝国首都,他也为捷克的未来做了多项影响深远的施政建设——引进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化,在捷克原有的普列弥修王朝文化基础上再注入日耳曼民族的活力,因此波希米亚王国得以迅速地蜕变成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汇聚之地!
不再乞讨知识的果实──中欧最古老的卡尔大学
卡尔国王决心要提升波希米亚的文化,他在1348年所创立的“布拉格卡尔大学”是中欧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卡尔要求好友克雷蒙六世依据法国巴黎大学的模式来规划包含神学院的组织架构;并在创校的章程中强调:“我们这个国度的忠贞国民们,对于知识十分地渴求,因此我们不应该再向外人乞讨知识的果实!”
卡尔大学根据学生的来源分成波希米亚、拜昂、萨克森、波兰等四个学院,遇有重大校务时必须由各个学院投票议决。但是因为捷克人只占四分之一,许多议题经常被外籍的多数票给否决掉,后来在民族意识逐渐高涨的氛围之下,校方迫于压力决定修改投票章程,却因此激起了外籍师生的不满而决定出走另外创设学校,而这也就是今天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的原因。卡尔大学在普拉胥斯基(1379~1416)等人的引介之下接受了英国牛津大学宗教改革者威克利夫(约1320~1384)的学说,后来在校长杨·胡斯(约1369~1415)的倡导之下,比德国的马丁路德(1483~1546)早一个世纪提出宗教改革的主张,由此引发后来的“胡斯战争”。
卡尔大学的大礼堂,墙面有卡尔国王跪拜在手持长矛的圣徒圣瓦茨拉夫旁的校徽挂毯,左方有卡尔四世的雕像
卡尔十分推崇捷克的护国圣徒圣瓦茨拉夫,因此卡尔大学将卡尔国王跪拜在手持长矛的圣瓦茨拉夫旁的图腾当作校徽沿用至今。卡尔本身颇有文采,更是少数几位受过教育的中世纪国王。卡尔大学的教授杨.辛戴尔(1370~1443)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成就也影响了十六世纪时先后来到布拉格的天文学家师徒逖谷与克普勒。辛戴尔也和另一位友人米库拉许合作,在1410年完成了复杂又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钟,这座天文钟曾经分别在1490年和1552年予以翻修,成为布拉格的热门景点之一。
卡尔大学和捷克的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波希米亚在白山战役失利之后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权,连带最高学府也受到哈布斯堡政治势力的干预,校名一度被改为“卡尔─斐迪南大学”,一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崩解、捷克再度独立建国之后才恢复原名。它在二次大战纳粹德国占领与1948年之后学术大革命期间,学术自由曾经一度被严重地箝制;自从东欧骤变之后,学术活动才又显得生气蓬勃,如今它依然代表捷克学术研究的重镇,继续和世界上的各大学术研究机构密切地交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