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到1944近三年时间,他夜间睡野外白天隐蔽在屋,长期不见阳光

历史有小狼 2024-03-15 09:10:06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那段遭受到外寇入侵的抗战时期一定是最为艰难的时刻。日寇的入侵,国民党的内战,伪军的横行,种种力量都希望能趁此混乱“分一杯羹”,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危险当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爱国志士们的抗日斗争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起来。

1941年,山东莱芜沦入日寇之手。在这之后,莱芜的共产党组织为了夺回家园,开始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因此经历了残酷而艰辛的考验:为了逃脱敌军和伪军的监视和侦察,白天,他们要隐蔽在屋内的阴影里,时刻警惕着敌军的侵扰;而到了晚上,为了防止敌人们偷袭,这些党员们反而要离开屋子,在野外幕天席地地睡觉。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趁着夜色深入敌占区,巧妙地与敌人进行周旋,宣传和鼓动群众团结一心,为了家园而作斗争。

这样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放在如今的我们眼里,几乎不可想象,可是在当时,位于山东莱芜的党组织成员们却足足坚持了有三年。

一、山东的抗日组织

1933年,由于当时的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宋明时叛变,中共山东省委的组织结构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共中央一度失去了和山东当地抗日救亡组织的联系;

1937年前后,为了恢复山东当地的党组织活动,中共中央开始委派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重新前往山东,一方面恢复当地的党组织,一方面也准备为当地的游击战争进行领导与引导工作。

在这样的前提下,1938年初,中共长江局调任了诸多经验丰富的干部前往山东;同时,从“革命圣地”延安中,也前后派出了二十多名党组织成员。这些精干的党员们在抵达山东后,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和风格,成功地领导了山东当地多次武装起义,为山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干部和军事干部,也为后来山东分局的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其中,重建的山东省委党组织落在了莱芜一带,而当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

在当时的山东泰州到莱芜之间,有一段笔直而平坦的公路,这条“泰莱公路”成为了日寇侵入山东莱芜附近的主要道路之一。日寇借助这条公路,对当时的泰州到莱芜一带疯狂侵扰、袭击,弄得当地民不聊生,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当时,山东本地的民兵部队“人民抗日救国军”刚刚完成了改编,正式成为了八路军第四支队,作为司令员的廖荣标很快做出决定,准备派出小队将这条公路毁掉,不给日寇侵华的机会。

在1938年初春到初夏的时间段里,廖荣标和小分队们曾经先后四次前去摧毁这条“泰莱公路”;可是,每次就在他们破坏之后不久,日寇就很快派出工兵前往修复,这让小分队成员们十分恼怒。

气归气,可也得解决日寇,思前想后,廖荣标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5月的某一天里,廖荣标再次派出一支小队前去破坏公路两边的通讯设施,他则带领着一个营的兵力,偷偷埋伏在了公路旁一个叫做“马家庙”的地方。

在破坏了设施以后不久,日寇的一支队伍果然再度跑来检查并维修起了设施。眼看着日寇的队伍一点点地踏入了埋伏圈,廖荣标一声令下,四支队的士兵立刻开火,仅仅不到半个小时,这支日寇的工兵队伍就彻底被歼灭。

这样的抗日行动,廖荣标和他的四支队执行了不止一次——

夏季炎炎,在莱芜城附近驻扎的日寇四处寻觅“解暑良方”,很快,他们就盯上了城北的响水河,而这一消息也迅速地被传到了廖荣标的耳边,他开始计划如何才能将这群日寇“痛打”一顿。

很快,机会就来了:某天,一群日寇结伴来到了响水河,他们三三两两地脱干净衣服,跳进响水河里,岸边只留下了几个无所事事的放哨人员;然而,这群日寇不知道的是,早在他们出发的同时,廖荣标就接到了消息,率领着警卫连埋伏到了响水河的北岸。等到日寇游进了北岸的射击范围以后,廖荣标立刻下令开火,一梭梭子弹毫不留情地射向了水里的日寇,赤身裸体毫无防备的日寇就这样一排排地倒在了水中。

等到在岸边放哨的日寇组织完毕,向北岸还击时,廖荣标等人早已经结束战斗,扛着枪哼着歌撤退了!

二、莱芜的抗战

好景不长,1941年,莱芜全面沦陷在了日寇的铁蹄之下,山东莱芜的抗日活动就此进入到了最艰苦的时期。

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由于沦陷、战争和伪军的横行,加上国民党对于共产党员的迫害,山东莱芜的八路军战士数量锐减,抗战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在日寇的围剿之下,山东省党委在当地的活动区域日趋减少。为了能够更好地集结队伍、开展运动,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消耗,山东省党委决定将莱芜划分为莱东、莱南、莱北三个区域,其中,莱东县直接划归鲁中区党委一地委、即泰山地委管理。

起初,泰山地委一共为莱东县划分了13个区县,并为之分派了区委管理;然而,随着敌军的侵占,13个区县也不得不各个合并,以便于管理和运动:例如,在1941年5月划分的22村落组成的黄花区,因为11月敌军扫荡时伤亡及侵占地区过多,抗战环境日渐恶化,最终被并入了碁山区;而同样在5月划分的鹏山区,也在1942年7月与孝义区和龙崮区合并,统称为龙崮区;不仅如此,泰山地委最初将汶河以北地区划分为矿山区,然而随着莱城的沦陷,矿山区最终撤销;而原上河村以西的辛庄区也因为种种原因,在1942年7月被划入了铁车区当中。

这样频繁地合并和撤销区委,其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

在当时的莱芜,抗日救亡的爱国志士们不仅要面对国民党的迫害与打压,日寇的侵占与残杀,还有土匪和伪军的勒索出卖。由于敌占区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八路军战士们常常要和敌军打游击,也因此逐渐摸索到了一条独特的活动“规律”:白天,敌军通常会外出活动,对于周边村庄进行巡逻,并且在各个关卡要道设卡戒严,而这个时候,八路军战士们就会四散隐蔽在附近的房子里面,有些是爱国民众的家里,有些则躲在无人居住的废弃房屋当中,大家藏在房间的角落和阴影里,静静地等待着夜幕的降临;而到了晚上,敌军要么回营休息,要么会去村民家里“突袭”,查看是否有“窝藏反贼”,这个时候,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则会悄悄地翻墙出院,趁着夜色的掩护,来到村庄附近的草丛密林当中,幕天席地地进行休息;

偶尔在后半夜时,八路军战士还会潜入附近的群众家中,为他们宣讲抗日救亡的重要性,发动群众一起开展活动。

这样的生活艰难而又危险,由于白天躲在阴影里、晚上活动在野外,八路军战士们甚至有将近三年的时间都生活在不见阳光的黑暗当中,行动时更是危机重重、命悬一线。

然而,这样的环境,反而更加锤炼了各个抗日党员干部们的无畏精神,培养了他们勇敢向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与此同时,战士们的宣讲和发动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人民群众,群众们自发地为八路军战士们提供情报,还为他们送上了食物,帮助掩护他们在敌占区内进行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群众们的支持,各个区中队的武装队伍逐渐壮大,可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与敌人的斗争却依然惨烈。

三、烈士们的牺牲

实际上,在艰苦卓绝的那三年里,莱芜当地也留下了许多烈士的英魂。

如果说1941年莱芜沦陷后,当地的生活就变得暗无天日了起来,那么,位于这段艰难岁月的中间地带——1942年10月,则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那段时光”了。

那时候,由于汉奸的出卖,泰山地委位于莱芜北部刘白杨村的根据地遭到了暴露,日寇从莱城、章丘、淄川等地集结了六千余名士兵,试图将泰山地委的各种军政机关“一网打尽”,一场惨烈的战斗就此展开。

当时,担任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的人正是汪洋。在他的指挥下,泰山地委人员包括警卫连一共三百余人开始向东突围,试图和正在淄川作战的主力部队汇合,然而半路上却遭到了日寇的埋伏,一行人不得已转道东南。

在刘白杨村的东南方向,是一座不高的山峰,当地人称之为吉山,而在山脚下不远处,有一片小小的村落,是为吉山村。

在当时,汪洋等人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退入吉山村中,以百姓民房作掩护,和敌人展开周旋,从而突围;另一个选择则是向吉山山沟方向撤退,可由于朝向山沟的路要经过一处河滩,那里一马平川、几乎没有遮挡,危险系数极大,最终能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起来,从吉山村里撤退似乎是上佳之选。然而,考虑到会影响甚至牵连无辜百姓丧命,汪洋却下令所有人朝着吉山的山沟方向走,一行人且战且退,很快来到了河滩处,随即被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敌人围在了河滩上。

当时,河滩上面几乎没有躲避的余地,战士们背靠背,靠着手中的弹药和惊人的毅力和敌人足足战斗了三个小时,鲜血染红了旁边的河流,而身为领导者的汪洋也身受数伤,甚至连膝盖都被敌人的子弹和刺刀洞穿,站都站不起来了。

尽管如此,汪洋还是始终淡然从容,他将手中的文件全数烧毁,和剩下的几名战士一起,和日寇最终同归于尽。

在后来的统计中,泰山地委在吉山的突围战里,一共损失了260余名战友,而每一位战友都拼尽全力,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壮烈殉国……

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达三年有余的斗争,八路军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占领和盘踞,逐步夺回了人民群众的宝贵家园,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时至如今,我们已经过上了和平安定的新生活,可是与此同时,在抗战时期为国牺牲的烈士也不该被忘却。他们用鲜血和行动诠释了忠诚和勇敢,为华夏大地上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铭记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建设出更加美丽壮阔的新中国!

7 阅读:3633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