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席慕容,建议将《愚公移山》移出课本:故事实在是太可怕

夏有南风 2024-07-18 10:13:16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了

文字丨夏有喃风 编辑丨夏有喃风

这年头,网上冲浪,一言不合就开“炮”,已经见怪不怪了。

可你见过“炮轰”语文课本的吗?2014年,诗人席慕容在南开大学演讲,就因为这事儿,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她公开指责,小学课本上的某篇经典课文是误人子弟,应该马上从书本上撤下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时席慕容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大谈自己的价值观。

本来气氛还挺融洽的,然而忽然便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把话题引到了时下火热的生态保护上。

这位同学出言问到,在拯救生态环境方面,技术和价值究竟哪个更重要?

席慕容接下来的回答也是有点意思,她说如果人心贪婪,人类的结局就会很可怕,还拿露天采矿举例,说这是“自杀”行为,对环境破坏很大。

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的意思,但细细斟酌她的话,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换而言之,一连串的回答下来,听着绕来绕去的,就是没正面回应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仅仅是抱怨了一通人类太贪婪,把环境搞坏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席慕容话锋突转,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语文课本里的《愚公移山》。

她当着全场学生的面,义正辞严地说:“一定要把《愚公移山》从语文课本上移出去!千万不要用它来残害下一代了。”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要知道,《愚公移山》这故事,在中国那可是家喻户晓,上世纪就被编进了小学教材,说是寓言故事里的“顶流”也不为过。

怎么到了席慕容这儿,就成了“洪水猛兽”了呢?

面对学生们的质疑,席慕容一点儿也不慌,还加了把火,说:“如果这篇课文还在,我们一起投票把它否决掉。”

看这架势,是铁了心要跟《愚公移山》“死磕”到底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愚公”移的那座山是她家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席慕容为啥对《愚公移山》意见这么大呢?

说白了,就是她单方面地觉得这故事“三观不正”。

在她看来,愚公移山压根就不是什么励志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破坏生态”。

她觉得,愚公为了自己家门口的路好走,就挖山不止,完全不顾生态环境,砍树毁林,逼得飞禽走兽无家可归,连神仙都怕了他。

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生态灾难”的始作俑者。

席慕容的这番言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站队,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席慕容的人认为,她的观点很有道理,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愚公移山》宣扬的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十分不妥。

这种思想中暗藏的糟粕容易误导孩子,让他们觉得破坏环境没什么大不了的。

还有人搬出了现代环保理念,说愚公移山要是放在现在,妥妥的违法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然而,更多的人对席慕容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

他们认为,《愚公移山》作为一篇流传千年的寓言故事,其价值早就超越了故事本身,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

而且拿如今的行为标准乃至于法律去要求古代人,这跟“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重要的是,《愚公移山》传递的是一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像贵州遵义的80高龄老人黄大发,不顾年迈,带领200多名群众,在悬崖峭壁上凿“生命渠”。

一双肉手、一把锄头和铁锨,就靠着一腔热忱和毅力,用了36年的时间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的水渠,解决了周边地区的缺水问题。

李双良的故事,正是“愚公精神”在当代的体现,也证明了这种精神的现实意义,他也因此被称为“当代愚公”。

而很多人猜测,席慕蓉之所以会说出“把《愚公移山》移走”这样的狂言,很大程度上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

身为蒙古族的她出生于重庆,6岁时跟家人搬去了香港,后又移居台湾,之后又出国留学。

她所受到的教育,大多带着西方的影子,这也令她很难理解到像《愚公移山》这类中式寓言背后深藏的人文思想。

但其实,类似的争议在近些年的文学界上并不少见,反驳的理由也一个比一个奇葩。

比如2010年,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背影》就差一点被专家们从课本里删除,理由是文中父亲翻越火车护栏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教坏小孩子。

精忠报国的岳飞将军到了他们嘴里更是成了“千古罪人”,因为他抗击金人的行为是在破坏民族大团结啊。

就连四大名著都“难逃毒手”,他们质疑《水浒传》宣扬暴力,质疑《三国演义》鼓吹权谋,质疑《西游记》宣传迷信,也质疑《红楼梦》宣扬色情。

这些观点,乍一听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过于片面和绝对了。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作品,更不能因为一些争议就全盘否定经典的价值。

回到《愚公移山》这件事上,席慕容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但她的解读也过于片面。

《愚公移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愚公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至于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破坏了环境,其实并不重要,因为那只是故事的背景设定,并非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

我们应该做的,是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山”,要想“移山”,就必须要有“愚公”那样的毅力和决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席慕蓉

百度百科:黄大发

中国青年报:《席慕蓉:诗歌拯救了我孤寂的学生时代》

0 阅读:2

夏有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