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在网上看了一部叫《你是我的春天》的影片,影片跟《穿过寒冬拥抱你》很相似,剧情也差不多,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剧情,表现不同的人和事。而这部影片,则是讲述了人类在瘟疫面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第一个故事,是一对母女,女生和女生的妈妈都染上了瘟疫,两个人被分开,而男生却不得不留在原地。把所有的物资都交给了女孩和她的妈妈,同时还在隔壁的房间里,远远的注视着那个女孩,为她呐喊助威。
在危机时刻,两个人都没有离开过对方,一起度过了难关,这种感情是十分珍贵的,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还有人关心自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第二个故事,就是一个社区的义工,在这座城市被封锁的时候,这些义工就负责给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时,他们也要处理一些居民的纠纷,就是为了帮助这些义工,而义工的职责,就是将这些义工送到每一座城市,这也是义工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一位是护士,一位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他们决定留在自己的车上,等待医生的到来。重症监护室和其他部门不一样,能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大多都是重症监护室里的重症病人,这让他想起了薄世宁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善意,看着无数的患者离开我们,我们很难不被他们感动。”第四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救难的家庭,她的工作是一名医生,她选择了前往武汉,将自己的儿子和女子抛在了身后,从这对儿子和女儿的担忧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爱。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这也是我想要传达的一种看法,这场瘟疫虽然很恐怖,但它更像是一场没有感情的灾难,所以我们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最多也就是翻开地图,看看这场瘟疫的感染情况。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这些数据的后面,都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在详细的分析之后,我们要将他们分解成个体,而不是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一个数字。
与之相反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之前听说过的关于招聘的事情,它说的是,有个招聘者已将硬性指标条件做为考核结果,我们习惯于说,我们又招来了几个人,一把捞出了几个人,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很多年的努力,他们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所以,在对这些数字进行评论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将它们还原到实际的个人身上,而不是简单的数字。(2)身为亲密接触者的经验有的时候,如果有人询问自己是否被传染了,对方肯定会说自己没有被传染,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这种疾病可不会顾及自己的心情。五月底,北京的病例开始增多,他打开北京的地图,发现很多地区都被控制住了,所以他很谨慎,那天是星期六,他决定出去逛逛,可就在星期一,他接到了一个消息,说他在一家杂货铺发现了一个病例,他也是在这家杂货铺,所以成为了他的密接。接受隔离可以被划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被告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密接,但是就我的经验而言,这一步是最糟糕的一步。
因为,对于社区和防疫中心而言,它仅仅是一个通知,但是对于如何进行隔离,在哪里进行隔离,需要注意的问题,它一概一无所知。对于这种不明确的状况,再加上一些不明确的因素,让我觉得非常不可靠。此外,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两个居委会组成,两个社区的公告也不同,一个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另一个则要求进行居家观察。
第二个阶段,他被强制进行了集中隔离,然后有一辆货车来接他,他随身携带了清洁用品、衣服、两台笔记本、两本书籍,在他即将踏上列车的时候,工作人员询问他有没有N95口罩,他说有,有没有橡胶手套,他说没有,工作人员告诉他,请他不要乱来,我给你一个,他把手套放在地上,然后让他去取,当他弯腰放下手套的时候,他就想到了网络上工作人员为了防控病毒,跟自己的女儿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他忽然感觉到自己距离防控病毒如此之近,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涌了上来。第三个环节,则是将他们送到距离自己住处数条街之外的一个小区,并提供外卖,这跟旅游差不多。第四个阶段,赵甫回到家中,被关了七天,此时赵甫的生活用品都是志愿者提供的,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感谢这些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