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一定要看,关键时刻可保命

科技小编真疯狂 2024-04-30 06:36:32

4月26日,一辆问界M7 Plus在山西运城高速发生交通事故,车身起火,造成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三人死亡。事故发生后,AITO汽车官博第一时间回应称,该车辆发生事故时车速115km/h,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虽然关于事故调查的结论还没有出来,但此次事故依然引发大众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以及自动驾驶是否可以信赖的大讨论。

新能源车电池的安全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给出一组数据,他在演讲中表示: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自燃车辆中,燃油车有18360辆,新能源有640辆。如果计算自燃率,燃油车为18360/31771万,约万分之0.58,而新能源车为640/1445.2万,约万分之0.44。从欧阳明高给出的这组数据可见,在自燃事故层面,似乎新能源车比燃油车还要安全一些。但也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单纯的数字反映不出根本问题。燃油车的自燃多是线路老化、改装不当等原因,而新能源车的起火自燃多是由电池引起。

目前新能源车的电池基本都安装在车辆底盘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化节约整车的空间,合理安排整车的配重,还可以对电池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因为电池本身易燃易爆的特性,即使把电池放在汽车底部,依然会有异常起伏、异物碰撞、车祸撞击等带来电池挤压引发爆燃的风险。以锂电池为例,锂电池起火后内部火焰温度可以达到800度以上,导致周围的其它电池被连带引燃,不仅火势猛烈,燃烧持续时间长,常规灭火器很难控制火灾发生或蔓延,常常造成整车报废。在扑灭后也容易发生复燃风险,火灾扑救的难度比传统燃油车更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能源车起火的新闻,一般都比较惨烈,基本都是烧的只剩汽车骨架。

新能源车发展至今,其实电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发生剧烈爆燃的概率很小。早在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提出了要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等技术要求。无论是整车厂商还是电池生产企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对锂电池的材料和性能不断做优化外,纳米微胶囊灭火贴这样以纳米微胶囊技术为核心的自动灭火装置也被逐步应用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以,整体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的安全系数一直在提升。

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

所有的安全都是相对安全,没有绝对安全,智能驾驶也是一样。对于智能驾驶这一新技术,在很多人看来,它是由很多复杂的硬件传感器、雷达、摄像头以及软件程序整合的系统,而决定其可靠性的变量又太多,典型如:系统的漏洞、硬件的缺陷和损坏。所以他们认为智能驾驶因为需要更多的元器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反而更多。

事实上,智能驾驶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等设备,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迅速做出反应,相较于传统汽车更具灵敏性。这使得智能驾驶汽车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做出应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智能驾驶汽车还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不断优化驾驶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驾驶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路交通规则和其他车辆的行为,进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还可以减少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我觉得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恰恰不在于其本身,最大的安全隐患反而是驾驶者对这一系统的不正确认知。不少驾驶者认为智能驾驶更安全可以完全依赖,甚至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过度使用智能驾驶,这是智驾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智驾并非完全取代驾驶员,它仅是驾驶辅助。目前为止,所有提供智驾的汽车品牌都有明确注释智驾仅作为驾驶辅助,无法取代驾驶员的目视检查,驾驶员依然是驾驶主体并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负责。系统不能完全应对所有交通、天气和路况,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在交通情况复杂、天气恶劣、特殊场景下不建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

0 阅读:0

科技小编真疯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