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安保有多夸张?组建雪狼部队,连礼仪小姐都是特种兵

南斋孤风中 2024-07-27 16:17:58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的天气晴朗。

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会场里,气氛紧张。

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坐得笔直,紧盯主席台。

大家都知道,今天要决定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这是件大事。

中国代表团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

他们知道。

这一刻不仅关乎北京,更关乎整个中国。

多年的筹备和努力,都聚在这一刻。

他们的眼神中既有自信,也有一丝不安。

因为竞争对手,同样实力强劲。

第一轮投票开始了。

当计票员宣布,北京获得44票位居第一时,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

但眼中的喜悦,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相比之下,日本大阪代表团的表情则显得有些沮丧。

仅获6票被淘汰。

第二轮投票的气氛,更加紧张。

当主持人宣布北京获得56票,超过半数时。

整个会场瞬间沸腾了。

中国代表团,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喜悦。

有人站起来拥抱,有人高兴得哭了,有人使劲握着拳头。

那一刻,他们的眼中仿佛看到了7年后鸟巢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听到了全世界为中国喝彩的声音。

当消息传出,等候在外的中国记者和群众,爆发出欢呼声。

他们相拥庆祝。

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高呼“中国加油”。

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是中国第一次办夏季奥运会,也是亚洲国家第三次办奥运会。

这不仅仅是北京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国的胜利。

当天晚上,中国多地的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点亮。

街上到处是庆祝的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和自豪。

一个血的教训

奥运会,作为世界级体育盛会,汇聚了全球的目光。

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热情欢呼。

五颜六色的国旗,在风中飘扬。

然而,在这热闹的表面下。

其实隐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

1972年,在德国举办的慕尼黑运动会,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1972年9月5日凌晨,慕尼黑奥运村很安静。

夜风吹动树叶,发出轻微的响声。

运动员们都睡得很熟,因为白天的比赛很累人。

村子里的路上,路灯亮着昏黄的光。

几个安保正在巡逻,脚步声在安静的夜里显得很清楚。

他们走得很慢,时不时打个哈欠。

灾难无声无息地降临了。

这时,几个人悄悄地翻过围墙,躲在黑暗处。

他们动作很快,眼睛四处张望,看起来是有计划的。

这些人,很快就到了以色列队住的楼。

楼里很黑,只有一点点应急灯光。

他们轻轻推开一个房间的门,里面传来睡觉的呼吸声。

很快,一声尖叫划破夜空。

紧接着是一阵混乱的脚步声和痛苦的呻吟。

一个名为“黑色九月”恐怖分子,展开了无情杀害。

11名以色列运动员丧命。

慕尼黑的清晨,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原本欢乐的奥运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哀悼。

人们聚集在以色列队宿舍楼前。

低声议论,有人默默流泪。

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如飓风般席卷全球。

各国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谴责这一暴行。

慕尼黑奥运会的血腥教训,让世人震惊。

从此以后,各国对奥运安保工作都格外重视。

一支特殊的队伍——雪狼部队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遍全国。

人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在欢庆之余,一些人开始思考着更为严肃的问题。

如何确保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安全无虞?

这个重担,落在了我国的安保工作人员身上。

2002年初,北京的冬天还未完全褪去。

城市的街道上,行人们裹着厚重的冬衣匆匆而过。

就在这个时候,北京武警部队悄然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雪狼部队。

这支队伍的300名队员。

来自各个武警部队的精英。

他们被分成几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职责。

在位于郊区的训练基地里,雪狼部队的日常训练正在进行。

清晨的薄雾中,队员们身着厚重的防弹衣,背负35公斤的装备,在崎岖不平的越野跑道上奔跑。

他们的呼吸声沉重而有力。

汗水很快浸透了衣衫。

跑完一万米后,队员们稍作休息,随即开始下一项训练。

操场上响起整齐的口号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喘息。

100个蛙跳、200个俯卧撑、仰卧起坐,每个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

防弹衣给训练增加了难度。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训练场的一角,几名队员正在进行力量训练。

举重台前,汗水顺着他们的面庞滴落。

200次杠铃举重,每一次都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完成。

教官的口哨声,不时响起。

提醒队员们注意动作要领。

夕阳西下,雪狼队员们的训练仍在继续。

他们明白,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这样的高强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有11万名安保人员保驾护航。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军警部队。

经过层层选拔,每一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训练场上,他们挥汗如雨。

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哪怕是在睡梦中,他们也不会脱下制服,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奥运会礼仪小姐

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安保。

在北京的一处训练基地,一群年轻女性接受严格的培训。

她们身材高挑,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

身高,都在168到178厘米之间。

她们不是模特,而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奥运会礼仪小姐。

有不少礼仪小姐,都是特种兵。

选拔过程异常严格。

第一轮考核,就淘汰了98%的参与者。

那些幸运通过的人,还要面临更严峻的第二轮考核。

在这一轮中,又有2/3的人被刷掉。

最终,从数万名志愿者中。

只有380人脱颖而出,成为正式的奥运会礼仪小姐。

这380人,代表着中国奥运形象,还需要经过严苛的培训。

凌晨5点,礼仪小姐们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

宿舍里很快忙碌起来。

有人整理床铺,有人打扫地面。

洗手间里传来流水声,镜子前的女孩们仔细梳理着头发。

动作麻利而有序。

6点整,操场上响起了音乐声。

礼仪小姐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跟随着节奏做着形体操。

优雅而协调,像是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8点,训练室里,芭蕾把杆前站满了人。

女孩们认真地做着手位练习,每个动作都力求完美。

9点,礼仪训练正式开始。

教室里,女孩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站姿、走路、鞠躬、伸手等动作。

教练的目光,如鹰般锐利。

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即使重复同一个动作上百次。

这些年轻的面上,也看不到丝毫不耐烦。

下午2点,古典舞和民族舞的练习开始了。

舞蹈室里,悠扬的音乐声中。

女孩们轻盈地旋转、跳跃。

晚上7点,用过简单的晚餐后,礼仪小姐们又投入到奥运知识的学习中。

教室里,她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为将来向游客讲解做准备。

夜幕降临,训练基地终于安静下来。

但每个人都知道。

明天清晨5点,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好印象,影响更长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首都的天空格外湛蓝。

奥运场馆周围,警卫人员井然有序地站岗巡逻。

各国运动员和游客们。

在北京的街头悠闲地漫步,笑容轻松。

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在胡同里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

在奥运村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无忧无虑地进行赛前准备。

他们在餐厅里品尝各国美食。

在休息区里放松交流,完全沉浸在奥运会的欢乐氛围中。

没有人会刻意去想安全问题。

因为中国的安保力量,已经用行动向他们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一切尽在掌控。

赛后,各国代表团,纷纷对中国的安保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奥运会后。

中国专家们倾注心血,编纂了一本详尽的奥运会安保培训教材。

这本教材,之后成为了伦敦、里约和东京的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筹备安保范例。

北京奥运会办得成功。

不仅显示了中国能把事情办好,还让世界觉得中国是个安全可靠的国家。

这种好印象,比一时的荣誉更重要,影响也更长远。

3 阅读: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