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联合国粮农组织马修:水产品应以多元化市场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新京报食物链 2024-11-15 17:31:29

伴随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逐步提升,水产品正得到更多喜爱,成为联系各国各地区渔业资源和消费市场的蓝色纽带。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水产贸易尤为引人注目。

11月14日,2024中国水产品大会现场,新京报记者对话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高级渔业官员Marcio Castro de Souza(以下简称“马修”),探讨在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多样化等背景下,全球水产贸易和中国水产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高级渔业官员Marcio Castro de Souza。 主办方供图

新京报:中国水产在全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看待其发展?

马修:全球视角下,中国在渔业和农业的生产、贸易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全世界对鱼类有着巨大需求,当各国各地区生产的鱼类无法满足本地消费需求时,就会需要进口产品。在此方面,中国是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一。中国通过生产和加工,将水产品及其制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水产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原有需求外,中国也创造了很多水产新品,为多国多地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购买选择。

新京报:中国水产品出口有哪些益处?

马修:现在,受许多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变得相当重要。出口不仅为企业本身,也为其所在国家、地区和消费者创造了很多价值。企业通过出口获得利润,国家、地区通过出口贸易实现创收。此外,出口贸易中,产品在质量、包装、宣传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新的市场要求,相关调整与升级最终会同步到本土市场的产品身上,这类可复制价值让国内消费者也能体验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这是一个三赢局面,大家都是赢家。

新京报:水产品出口还有哪些瓶颈有待打破?你的建议是什么?

马修:从国际角度来看,水产养殖业依然面临着许多壁垒,最传统的壁垒大多是进口关税。虽然各国各地区可征收的关税有最高限额,但在此限额内,各国各地区依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关税。如果某类产品长期出口到特定国家和地区,而其关税突然提升,就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类情况有时也会波及中国的水产品出口。

非关税壁垒也存在很多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额外要求,比如对特定食品的更高要求或者是进口认证等,其中有些要求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强加的,但对相关的产品出口形成了明显阻碍。

以上情况也是我们一直倡导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减少单一交易可能性的原因之一。许多市场同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前期进行了分散投资,当一个市场出现问题时,从业者可以用另一个市场来补偿,将产品重新分配,降低风险损失。

新京报:如何看待当前全球水产品消费的增长变化?未来重点可能在哪里?

马修:近年来,水产品的消费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在某些方面也很有创新,比如水产品、农产品的电商销售在中国就非常普遍。现在全球水产品正迎来一些新机遇,比如线上渠道的潜力,比如在中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水产品的需求正在提高等。

与此同时,水产品依旧面临着食品安全等挑战。鱼是一种非常容易变质的生鲜品,在水产品的电商销售中,从业者必须加强物流过程中对鱼的保护,以维持新鲜度。我们看到,中国水产品的线上销售也是如此。我认为,不仅是到销售点,直到送达消费者手中,都需要时刻关注对水产品的保护。这对运输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鱼不像手机、照相机或者是其他物件,对容器、温度等都有要求。这不仅是行业需要探索的事情,政府也要思考新的方法去加强监管,并且尝试创新食品安全奖励的框架,进而在整体环境中确保食品安全。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利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