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人每年结婚1300万对;如今,这个数字只剩下一半。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跌至610.6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最低纪录。这场持续20年的“婚姻撤退战”,既是人口结构的必然,更是社会转型的缩影。
1. 黄金时代(2003-2013)
数据:2013年结婚登记量达1346.9万对,创近20年峰值。
背景:80后进入婚龄(年均出生超2000万),叠加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红利,结婚被视为“人生标配”。
2. 断崖下跌(2014-2024)
数据:2024年结婚数仅610.6万对,较2013年腰斩,年均降幅超5%。
关键节点:2023年短暂反弹:疫情积压需求释放,回升至768万对
2024年再创新低:“无春年”避讳、适龄人口锐减(90后比80后少3700万)双重打击。
二、暴跌背后的“三重绞杀”1. 人口结构塌方
适婚人口锐减:20-39岁群体从2013年的4.35亿降至2023年的3.71亿,减少6400万。
性别失衡:20-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农村“光棍”、城市“剩女”现象并存。
2. 经济压力暴击
结婚成本:全国平均结婚花费33万元,彩礼、房贷、育儿支出成“三座大山”。
房价与收入比: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30:1,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才能买房。
3. 观念革命
从“必选项”到“可选项”:30岁未婚率从2014年的14.56%飙升至2024年的29.97%,男性未婚率超38%。
女性觉醒:高知女性推迟婚育,上海女性初婚年龄达29.2岁,追求职业发展成主流。
三、区域撕裂:广东“量多率低” vs 新疆“率冠全国”1. 广东的悖论
结婚人数第一:2024年51.2万对,但结婚率仅5‰(全国平均5.4‰)。
深层原因:外来人口占比高(38%)、房价压力(深圳均价7万/㎡)、职场内卷。
2. 新疆的“传统堡垒”
结婚率8.3‰全国最高:低彩礼(平均3万元)、房价温和(乌鲁木齐均价8000元/㎡)、传统婚育文化稳固。
3. 上海的反差
人均GDP 19万元,结婚率4.2‰垫底:初婚年龄男性30.6岁、女性29.2岁,折射都市青年“延迟婚育综合征”。
四、政策突围:从“催婚”到“护航”1. 行政松绑
取消户口簿限制:2024年起凭身份证即可登记,打破“父母审批制”。
延长婚假:山西、甘肃婚假30天,河南28天,缓解“请假难”。
2. 真金白银激励
现金奖励:山西吕梁发1500元,浙江常山奖励1000元(限25岁以下)。
生育补贴:三胎家庭可获8000元,但效果有限(2024年出生人口仍下滑)。
3. 产业配套
住房支持:多地推出新婚家庭购房优惠,但一线城市政策力度不足。
托育扩容:上海新增普惠托位5万个,降低“养娃焦虑”。
五、未来挑战:老龄化海啸与人口结构危机1. 出生人口断崖
2024年新生儿或跌破800万:结婚数锐减传导至生育端,养老金压力加剧。
2. 劳动力萎缩
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1%:2035年将超4亿,养老抚养比降至2.5:1。
3. 婚庆经济寒冬
行业规模缩水30%:婚纱摄影、婚宴酒店批量倒闭,母婴市场受连锁冲击。
结语:婚姻自由的双向选择当“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为社交平台热梗,这场婚姻撤退战早已超越个人选择,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痛。
真正的政策智慧,或许不是强拉数据曲线,而是构建“结婚幸福、不婚自在”的社会包容度——正如那句话:“让想结婚的人结得起,让不想结的人活得好。”
👍看到这里,点个赞吧👍
只要你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小孩,你永远是最幸福的仔,自己作死就没办法了
三年后再看,毕竟订婚之后得关三年😁
人类社会的进化,淘汰不生的,剩下的就是愿生的!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住房,医疗,教育,彩礼四座大山压在头上,结婚率怎么会高呢
罪魁祸首,高房价!
交配权太贵
结婚做什么,等着被告强奸坐牢吗?
说彩礼不合规。不作有力引导;说男女平等,为何偏袒女性?男人就是拿来消耗的吗?牧场主还要关心那片草场肥沃呐;你倒好就特么剩下嘴了
安徽冬萍,功不可没
提高婚育成本,降低生育数量,对于深处人口过多灾难中的中国百利而无一害,期待生育率也能进一步降低
现在这个环境下要结婚生孩,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人,钱,时间,我有什么?勤勤恳恳工作,拿着连自己都过不体面的薪水,实在是不该再有结婚生孩的妄想。。肠子都悔青了。。
催婚催育还把生育津贴给降了👍
人财两空也就罢了,进去三年也就罢了,可要是有各种隐私保护的奇奇怪怪病症,那就玩儿蛋了。
一个人月薪一万,可以一个人花8000,留2000养老,结婚就是两个人挣一万五,三个人(至少)花,人均5000,这么简单的数题,小学生都会算,如果结婚是为了降低生活质量,不结也罢。
说是女性的什么觉醒,不过是女性的自我催眠罢了,没人要才是关键,在中国,女性是受够尊重,说是男性的觉醒才对,不用啥事都受女性的支配,不结婚活的久
我现在打开网页都是骂父母的 把父母说的跟动物一样 生孩子是为了自己的欲望特别恶心。我想说除了那些虐待孩子 不负责的一般的父母不都是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了吗?难不成都是喝西北风长大的?孩子叛逆不懂事父母抱怨很正常吧?给吃给穿养到大就非得跟保姆一样说不得碰不得?我看了这样的是真的不敢结婚生子,我怕自己累死累活崩溃了还要被骂跟畜生一样是为了繁衍! 我也没那么多钱把孩子养大给找好工作取好老婆买好房子 然后一直补贴他们 我做不到也受不了人家甚至孩子骂我
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是重大因素,没有稳定的工作
是女的所谓的宁缺毋滥,可不关男的什么事
一半还不多么?去年九百多对吧。09-16年确实是很幸福的一段时间,压力没那么大,收入也还可以,互联网也还没有那么发达,没有那么多短视频平台,感觉大家还是挺开心的。现在一年比一年压抑,烦呀,马上而立之年了,负债累累,又没收入。
80后单身狗老了,90后观念变了,00后压根不把这当回事了,基本上能有当年出生适婚年龄的四分之一结婚就不错了,比喻2000年出生的人口2000万,2025年25岁结婚的最多500万人,250对,现在还能有500-600对已经是太多了。
大龄剩女不肯将就,穷人又没人看上
大同那个订个婚都关被了两年多了,谁还敢趟这浑水呀
结不起,又怕进去踩缝纫机
怕坐牢
还是多 我以为还有10万呢
小仙女太多了,开口就多少生活费才嫁,,关键是是这种生活费又退不了,一上法庭,,生活费是赠与,,
生活不起,更结不起婚,还能生的起孩子?
这年头谁还结婚,一个人他不香吗
房价先降五成,彩礼改成政府支付,五年内任何原因女方提出离婚返还彩礼,男方提出离婚赔偿女方彩礼的数额,教育改成三十年前的学费,医疗全部免费
因为男的要坐牢。
建议国家开放并制定政策鼓励外籍女嫁入中国,外籍女与中国男结婚一定年限且生育孩子后,允许入籍落户。
说到底有钱没钱的问题么?还是自己一个人爽。
不结了
能预想到以后可能会领不到多少养老金但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还在继续交社保,不敢断言以后一定会怎样,明知道人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好人只有一辈子不要有传宗接代的思想没必要生孩子但还是准备去做试管,我缺乏果断的作风然后做过就不后悔,所以瞻前顾后,老婆都说要不要孩子都行,这话我以前说的也多,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还是想要一个,不想让父母难受,唉,国家还不给免费做,让我承担这么大压力,生孩子是投资风险最大的一次,各种先天性疾病,后天疾病,自闭症,绝症,叛逆,混社会,或者内向平平淡淡,成才的概率不是没有,但这不就是赌吗,到头来还花了很多钱,如果成才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跟父辈一样平庸,还得补贴他生活,帮他买房或者以后社会上的什么高价替代品,帮他看小孩,这一辈子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过去了,真是不值,没能力的选择不生真的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又没有什么家业要人继承,生娃干嘛?让自己一生那么累干嘛?
法律无视男方,还结踏马的婚
这些都不是真话
主要还是90后的人口比80后少了很多吧
一降再降,永不回头。
是非要和这些恶臭牛排结婚不可吗
2000年结婚1200万对,现在结婚600万对,统计上没问题,难不成还会有1200万对?
本人35岁,未婚,自己开个小型加工厂,年收入60万,没想过结婚。
中国年青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那有时间和心情恋爱
我靠,真金白银奖励-1500克拉
菜市场50块可以买一条很不错的鱼了,而且每天还能换不一样的。可是去钓鱼的话……
说了你也不明白
现在太多女人只要彩礼金饰房子,一点不合告男方强奸
期待2025的数据
今年能上五百万么
彩礼高,生活成本高,教育成本高,风险高
不是不想,而是结不起
男人想脱单、女人为脱贫,红包一停感情归零
月入三千也可能结婚,月入三万也可能不结婚,结不结婚并不取决于经济条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家庭婚姻这种社会结构已经不符合当前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失去了利益基础就必然会没落
房贷利率这么高,老百姓能幸福吗
许愿的太多,男的实现不了
房、车是标配,太贵,搞不起!
受大同案的影响,看两年后的数据会是个什么样
人生短短几十年,能不结婚就不要结婚。特别是生活不易得人。
多年后!就剩下有钱人!所以我们实现了共同富𥙿
多婚复婚也算到结婚率里了吗?离婚率又如何?
奋斗了一辈子,存款还没过10万,
来,给你一个三年的机会
未来赚老年人钱才能做大做强,目前世界五百强都已经开始布局了
现实点问一句,结婚能得到什么?
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