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了,儒家到底在装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大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我们每个人思考一下,这句话老话真有用吗?儒家思想吹了两千多年,结果呢?既没有带来科学的突破,也没有塑造更公平的社会,反而变成了权力的遮羞布伪,君子的道德外衣。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老古董拆了聊一聊,看看儒家到底是怎么一步从“道德导师”变成“权力奴隶”的。
1. 儒家没有胸怀,真理?不配拥有!
儒家最喜欢讲“仁”,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呢?“仁”不过是个维护秩序的借口,目的是让大家乖乖听话。追求真理?不好意思,儒家不需要!因为真理意味着质疑,意味着推翻旧规则,而儒家从来都只会对权力点哈腰。历史上但凡有点挑战精神的思想家,哪个不是被儒家侧壁压得喘不过气?你要真敢跳出来问一句“为什么”,人家一句“破坏礼教”你就打回去。
2.儒家没逻辑,唯念经典
再说说“礼”,儒家最喜欢的“管理工具”。表面上讲的是社会和谐,其实呢?不过是一套等级制度的包装术。“君君臣臣父父子”,听起来顺口吧?但这背后的逻辑在哪儿?没有!儒家从来不靠推理运算,就靠“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一句“圣人之言”就把所有质疑给堵死了。
我们拿西方举个哲学例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讨论问题有响亮的逻辑推理,而我们专题呢?儒家一个开口就是“君子如何如何”。君子是谁?咋来的?别问,问就是圣人说的。
3. 儒家没有实质,和绝缘科学
科学讲究什么?讲究验证!而儒家呢?讲究“读书明理”。但这个“理”,全是靠背经典背出来的,不是反过来得出来的。你再看看历史上的科技发展,为什么明朝儒家那一套“文人治国”的模式直接掐死了创新的可能性,因为在儒家看来,科技发明不过是“奇技淫巧”,真正的高人只需要舞文弄墨、吟诗作对。
这直接导致啥?我们的思想家停在王阳明那里就断层了,科学家更是少得可怜。古代那些搞发明创造的匠人,地位比不上会写文章的举人,这合理吗?
4.儒家没胆识,正义?靠边站!
儒家最爱标榜“君子风范”,但你历史上那些号称儒家信徒的大人物,在面对权力和不公时做了啥啥?该反抗的时候低头,该发声的时候闭嘴面对暴政和不义,儒家或选择沉默,或干脆为统治者摇旗呐喊,美其名曰“安定大局”。
这导致了什么? 儒家被权力利用,成为压迫的工具。另外不说,东汉到清朝,这千年的儒家大臣里,有几个是真正敢站出来为民请命的? 大部分不是在歌功颂德,就是在编造“民心所向”。
5.穷则乞怜,达则作威:伪君子的真面目
儒家还有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着很正能量吧? 可现实是,大多数儒家在“穷”的时候并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低三下四讨生活;“达” ”了以后呢?不是“兼济天下”,而是趁机作威作福。
那些在权力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儒家信徒,嘴上仁义道德,实际一个比一个能钻营。他们披着道德外衣,成了权力的帮手,嘴里喊着“治国平天下”,双手却抓紧每一次机会以获得好处。
6.儒家底层,到底为了啥?
归根结底,儒家的终极目标就是——“吃的就是贵”。它打着“修身”的旗号,实际上服务的是特定阶层的利益。在这种思维下,所谓的“仁”“礼”不过是用来维稳的工具,真正的受益者永远是掌握权力的少数群体。两千年来,儒家一直为他们提供合法性支撑,说白了,就是给权力披上一层“道德外衣”。
儒家体系,能传承两千年,确实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对家庭责任的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我们但也得认清它的问题——它没逻辑、没逻辑、没因果、没胆识,注定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等别人带你“兼济天下”,还不如自己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真正的未来,不在儒家的经典里,而每一个都在一个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普通人手中!
我是林间烛影,感谢你的点赞与关注。
后人给儒家扣得大帽子和孔子几乎没有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