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学霸的读书清单中,人文历史类的书籍出现最多。
哈佛大学前校长福斯特表示:人文教育让孩子有更为卓越的眼光,不只看到自己,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更可以挑战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而这种思维方式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说爱看历史书的孩子会思考?人文素养的积累能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在借鉴他人故事和行为的同时,进行思考思辨,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想象你是秦始皇,你也会焚书坑儒吗?你会听信谗言就把韩非处决吗?你会选择合纵连横策略,来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吗?
人文素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衍生出许多新的意义和内涵,人文素养高的孩子,将来不会差!他们会看得更远、眼界更宽。
爱读人文历史的孩子,究竟厉害在哪里?
1.开拓思维
人文历史能帮助孩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学习人文历史,有助于孩子拓宽人生阅历,了解古今中外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打开思维空间。
孩子可以从历史看未来,见识历史上人和事的变化,思考历史更替的法则,学习不同的处理事务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处变不惊,用更加宏观的视角去看世界。
2.涵养智慧
人文教育强调是智识的培养,这种智识教育不等于知识。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人的追求并不止于掌握专业技能来谋生存。
学习人文知识,为的是精神涵养,从人文知识中,不仅可以得到鲜活的文化熏陶,还能够平和心性、荡涤心灵,启迪智慧。
3.鉴古知今
教材书上的人文历史,通常是是浅显片面的,只有让孩子亲身探索,沉浸式研学古今历史,才能培养孩子联络古今的能力,激发孩子的创作想象力。
去一座文化名城,感受一段人文场景,让孩子懂得俯瞰思考,跳出思维上的舒适圈,敢于挑战未知的事物,用更广袤的眼光看世界。
4.辨别能力
学习人文历史,让孩子有机会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去研究事情的发展走向,从而去追溯事件的因果和发展逻辑。
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和思辨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判断力,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正确的思考,能够独立地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丑恶,而不是人云亦云。
5.批判性思维
在德国,幼儿阶段不许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而是着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注重基本社会常识、科学兴趣和基本科普的培养。
在青少年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参与社会和表达自我的发言能力,面对复杂社会的分析应变能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衰退,知识会被遗忘和淡化,但是,内化于心的人文底蕴和思想素养,一直会不自觉地让孩子在行为和生活中展现出人文的智慧。
爱因斯坦曾说: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知识的过早专业化,不但会使文化生活的精神严重挫伤,甚至让学生丧失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