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字号德懋恭柜台前又排起长队。红纸捆扎的水晶饼摞成小山,店员机械重复着"一盒38,两盒70"的吆喝。这是陕西人最熟悉的春节场景——腊月二十三开始,这种油纸包裹的甜点就会开启全省大迁徙,从城东转到城南,从姑妈家传到表舅家,最终在正月十五前后集体过期。

过年走亲戚送水晶饼是陕西的特色风俗,不管其他礼品是啥,过年走亲访友拿上一盒水晶饼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种以大量白砂糖为原料制作的甜点,因为种种因素,喜欢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最近恰逢春节,“陕西到底是谁在吃”水晶饼这话题就上了不少媒体的同城热搜榜。

有网友就表示,水晶饼这种点心,即便是快饿死之前,只要看一眼,就会感到饱了。的确,小编也认为这种点心太过于甜腻,要已经不再符合当代人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水晶饼也只是延续上代人风俗习惯的惯性使然。

还有网友评论说,水晶饼是送长辈必须要带的礼物,就算不给长辈送烟送酒,也得带上一盒水晶饼,这是延续了几十年的习俗。

更有网友直言不讳的说,水晶饼就是一块糖疙瘩加上青红丝,非常不健康,在陕西喜欢吃这种点心的人也是很少的,早就该淘汰了。

小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也觉得这种甜到让人发齁的糕点,已经成了一种陕西人集体心照不宣的行为艺术。我们不是在送点心,是在传递某种魔幻现实主义的仪式感。青红丝缠住的不是核桃仁,是一代代人被绑架的情感表达。

看看那些水晶饼的流浪轨迹:爷爷辈觉得这是体面,父母辈当成任务,年轻人看作累赘。超市导购说得好听是"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人情世故里的击鼓传花。更荒诞的是,明知全家没人爱吃,还要在年夜饭摆上桌当吉祥物,这仪式比春晚倒计时还准时。

不过也有人觉得,陕西的水晶饼,就是过年走亲戚的一个文化符号。它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着、喜爱着。不管时代怎么变,这水晶饼的味道,还有它代表的亲情和年味,永远都在点开评论区,说说你家那盒水晶饼最后去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