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闹出不少笑话,看得人真是哭笑不得。就说前阵子的金像奖颁奖礼吧,王丹妮和刘俊谦两个大活人站在台上,硬是被一个“枢”字难住了。这场景活脱脱就像咱们小时候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急得抓耳挠腮的样子。最可乐的是他俩最后愣是把这个字给“吃”了,假装没看见,你说这跟鸵鸟把头埋沙子里有啥区别?要说这些明星闹笑话,那可真是一茬接一茬。记得去年看晚会,有个挺帅的小伙子推荐书单,你猜他推荐啥?居然是自己出的写真集!这跟咱们去菜市场买土豆,摊主非要送你本自拍影集有啥两样?底下观众估计都憋着笑呢,心里指不定在嘀咕:这孩子是不是把“书单”听成“帅照”了?
现在好些年轻演员的文化底子,真是薄得像煎饼果子的脆皮。有个挺红的小花旦被问到怎么理解演员这个职业,支支吾吾半天愣是说不出一句整话,急得直问这段会不会播出去。要我说啊,这场景就跟过年回家,亲戚突然问你“现在搞对象没”一样让人冒冷汗。话说回来,咱们普通人说不上来顶多尴尬几分钟,他们这可是在全国观众面前现眼啊。
前些日子看电视剧,有个场景让我差点把茶水喷屏幕上。男主角深情款款地说要“驾权”自己的人生,我当时就纳闷了,这是要考驾照还是咋的?后来才反应过来人家想说“驾驭”。这错别字闹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开挖掘机呢。话说回来,现在好些电视剧的台词,确实让人听着像在玩“你画我猜”,得连蒙带猜才能明白意思。
这事儿吧,还真不能全怪这些年轻演员。现在选明星就跟选美似的,长得好看就能出道。听说有经纪公司专门挑初中没毕业的,说是“单纯好培养”。这跟咱们去菜市场挑西瓜光拍不切开有啥区别?外表看着光亮,里头保不齐是空心的。有个数据说现在演员的平均学历比十年前降了两成多,要这么下去,以后剧组是不是得配个语文老师随时待命?
话又说回来,也不是所有明星都这样。前阵子看《狂飙》的时候,那个卖鱼大哥高启强整天捧着《孙子兵法》,虽说剧情需要吧,但人家演员是真把书读透了。还有几个中生代演员,听说进组都带着读书笔记,这敬业精神可比那些只会比剪刀手的小年轻强多了。就像咱老百姓说的,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真本事装不出来。
现在有些剧组也开始较真了。听说拍《人世间》那会儿,演员得交上万字的人物分析,跟写毕业论文似的。这招虽然折腾人,但拍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就像咱们做菜,食材新鲜,火候到位,味道自然差不了。反倒是那些急着赚快钱的剧组,演员连剧本都没读透就开机,拍出来的东西能看吗?跟用预制菜办酒席一个道理。
观众的眼睛现在也毒着呢。有调查说超过七成半的人看剧会注意演员的台词功底,这说明大家不光是看脸了。就像去餐馆吃饭,装修再好看,菜难吃照样没人买单。最近几年爆火的剧,哪个不是靠扎实的剧本和演技?那些靠粉丝刷数据的烂剧,就跟网红奶茶似的,火得快凉得更快。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事。去年有部消防题材的剧,男主角被问到用啥词形容角色,憋了半天蹦出个“火火”。好家伙,消防员最怕的不就是火吗?这回答简直比相声里的包袱还搞笑。要我说啊,这演员估计把角色理解成烧烤摊老板了,天天跟火打交道可不就是“火火”嘛。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个态度问题。老一辈演员为啥能成常青树?人家是把演戏当手艺活,精雕细琢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把娱乐圈当游乐场,天天想着怎么上热搜。就像咱们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老王,三十年如一日把手艺练得炉火纯青,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车胎补漏都能补成喷泉。
最近听说艺校要改革课程,增加文化课比重了。这消息听着就靠谱,好比厨师学校不光教颠勺,还得学食材知识。光靠学校还不够,整个行业得形成风气。哪天演员见面不问“最近上什么综艺”,改问“最近读什么书”,这圈子才算真有救了。
观众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搞笑的明星翻车现场?或者觉得哪个老戏骨特别有文化底蕴?欢迎在评论区唠唠。要我说啊,咱们普通老百姓看剧图个乐呵,但也不能总让这些“九漏鱼”明星糊弄人不是?就像吃火锅,锅底再香,涮的菜不新鲜也白搭。希望娱乐圈这锅汤,能早点把那些馊掉的菜叶捞干净,给咱们端上真材实料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