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设计,是一门视觉心理学

林龙海光 2022-07-01 13:28:02

光无形、不可触摸,但当光遇到空间中的物体时即可赋予不同的几何形状。

调整环境中的光状态,营造出空间的层次与氛围,改善人的切身感受,这便是照明设计要做的。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简单粗暴地以均匀照度作为主要照明设计的唯一依据。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照明设计师喜欢从视觉的、心理的、体验的角度去认识和运用光。

光创造出实与虚的空间效果,加以一定的巧妙设计,让色彩与形式,通过光的亮度、色彩、分布等变化,呈现场景细腻的层次和细节,进而牵动观众的情绪。

所以,我们的夜间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绚烂、多彩。

20世纪70年代,威廉·林提出照明中的视觉心理学研究,并以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感性角度完善了照明理论。

他认为,照明设计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具体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①行为需求(人们有意识地获取信息)

②生理需求(无意识的感知,光线在背后操控我们的身体)

③心理需求(应能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感到安全,看到风景)

④方向性需求(理解空间、引导空间方向和道路,感受时间、天气、环境的变化)

⑤交流需求(公共生活、社交、观看的需求)

更多地关注人的感受,这也是未来照明设计发展的方向。

威廉·林的设计理念是将灯光与建筑形式融为一体。

他运用视觉感知原则来决定应该照亮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其设计的重点始终是照明建筑表面,包括结构和其他需要强调的部分。

他认为,天花板应该发光,墙壁应该发光;如果想要漂亮的灯具,就用建筑表面来设计,这样可以扩展空间并创造亮度感,从而产生视觉上的舒适感和兴趣。

他虽然没有发明间接照明,但他在寻求无眩光环境时将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华盛顿地铁照明就是他设计理念的完美体现。

到今天,建筑照明设计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意境。

即建筑夜景照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视觉好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人在此区域内的生活和活动。灯光效果对建筑的表现要避免形式化和刻意化,力图以一种自然的、看似随意的状态呈现。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