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户习惯施用化学农药,农作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明明打了药,病虫害却不见少,浪费财力、人力,污染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杀灭或抑制农业有害生物,选择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产的农产品也更安全。
湖北是国内较早开展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省份,鄂产生物农药年产量已占全国四分之一,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产能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细菌发酵工厂,每年可产出50万吨生物农药,销往全球各地。12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汉科诺生物仙桃生产基地,探访生物农药龙头企业智能化生产线。
科诺技术人员正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菌株培养情况。
“虫卵通杀”还能改良土壤
今年4月,广东省廉江市横山镇,家家户户忙着采收辣椒。种植户莫琼的田块引来不少村民围观:“你家的辣椒怎么又饱满又漂亮?”莫琼告诉他们:“要打防治根结线虫的农药,化学农药不行,得打生物农药。”
根结线虫,肉眼难得看到,藏匿在土壤中,啃食果蔬药材根部,致作物减产。之前,农民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只能清除根结线虫的成虫和幼虫,不能清除虫卵。一茬辣椒种下来,打三次药也只能防治七成根结线虫,依然减产三成。
莫琼说的生物农药,是武汉科诺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开发的国内首个防治根结线虫的微生物杀虫剂。“打药一个月后,线虫就变少了,辣椒长得好,跟之前比,每亩多赚1000元。”莫琼说。
科诺产品研发经理胡虓介绍,化学药剂在杀灭线虫的同时,也除掉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生物农药中微生物菌株能不断产生杀灭线虫的活性物质,抑制80%以上虫卵孵化,使孵化后90%以上幼虫死亡,同时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因子,持续改良土壤,治标又治本,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该产品刚刚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
一周干掉超八成“幺蛾子”
2010年前,生物农药主要用在经济作物上,近年来开始在粮食作物上大显身手。
草地贪夜蛾,俗称“幺蛾子”,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的全球性迁飞性害虫,2022年被我国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主要危害玉米。科诺研制的微生物杀虫剂——Bt工程菌G033A,能有效灭除“幺蛾子”,填补国内防治鞘翅目害虫的微生物农药空白。
在科诺展厅,胡虓给记者展示Bt工程菌G033A。他介绍,只需将150到300克Bt工程菌G033A喷入1亩玉米地,一周可杀灭田间85%以上草地贪夜蛾,还能杀灭黄条跳甲等鞘翅目害虫。Bt工程菌G033A是我国获批的第一个转基因抗虫工程菌,开创我国利用生物技术创制新型生物农药的先河,可防治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的害虫,有利于农户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
2023年,该产品被评为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在全国示范推广,并被赠予老挝。
防治小麦“癌症”药量减半
寒冬时节,荆州江陵县江北农场,种植大户王昌兵的麦田绿意盎然。过去,王昌兵防治小麦赤霉病用化学药剂,用多了怕农残超标,用少了又怕没效果,只能盼着少下雨、少发病。江陵春季雨水偏多,地下水位高、湿度大,容易发生小麦赤霉病。赤霉病不仅导致小麦减产,食用病麦还会使人中毒,被称为小麦“癌症”。
2023年,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联合省植物保护总站和武汉科诺联合攻关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在江北农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王昌兵的50亩田被纳入其中。专家组指导他使用一种新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将其与化学药剂联合施用,对赤霉病防治效果超过80%,与全量化学药剂处理相当。
王昌兵说,用新办法防治赤霉病,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50%以上,每亩小麦增收53元以上。该产品和防治技术已入选全省农业主推技术。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化学农药还是会占主导地位,但生物农药可以解决化学农药造成的不良影响。”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员龚双军说,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称,我国生物农药规模增速已远超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李飞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