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前段时间,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直播间谈到预制菜时如是说。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觉得这话说得太极端,毕竟现在外卖、堂食里预制菜比比皆是,照这么说,大家吃的都是"猪狗食"了?也有人认为话糙理不糙,预制菜确实不好吃,而且不新鲜、没营养,能不吃就不吃。有意思的是,一边是专家炮轰、网友抵制,另一边却是预制菜卖得越来越火。
数据显示,今年预制菜年销售额突破 2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50% ,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的销售数据同样十分亮眼。自 2025 年 1 月以来,“年夜饭预订”“年夜饭套餐” 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 5 倍。某品牌的佛跳墙预制菜累计销量已超 9000 份、鲍鱼猪肚鸡预制菜累计销量超 2000 份,下单数量超 500 份的预制年夜饭 “硬菜” 也不在少数。一款售价 75 元的酸菜鱼预制菜,销量更是超过了 7 万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ea52547c22aa9a72a263612eab8884.png)
除了线上销售火爆,线下的预制菜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在各大商超中,预制菜的货架总是被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盒马鲜生主打年夜饭餐桌上的 “C 位硬菜”,推出多款帝王蟹预制菜,年货节启动近一个月,其帝王蟹预制菜销售同比增长 118%。山姆会员商店上架了大董鲍鱼猪蹄煲、翠园金沙咸蛋黄虾蟹等经典老字号名肴,销量火爆。伊藤洋华堂的一款售价 339 元,包含干贝、蹄筋、鲍鱼、鱼肚、海参等食材的佛跳墙,也备受消费者欢迎 。
预制菜,到底是不是猪狗食?那么,预制菜到底是不是猪狗食?在一片骂声中卖爆的预制菜,又戳中了谁的痛点?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依据食用方式,预制菜可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即食类开封后可直接食用,如即食罐头、即食卤味等;即热类需加热后食用,如自热火锅、速冻汤圆等;即烹类需入锅加工,如冷藏牛排、冷藏宫保鸡丁等;即配类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而成的小块肉、生鲜净菜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e1a9fb47c4391ecec24671942a125a.png)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像方便面、速冻水饺、八宝粥、午餐肉等,都属于预制菜的范畴。这些食品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怎么突然就成了"猪狗食"呢?事实上,真正引发争议的,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预制菜,尤其是指向外卖、堂食、团餐等餐饮行业的即烹、即热类预制菜。
这些预制菜经过简单加工就能出餐,极大节省了人力、时间、空间等成本,因而受到餐饮行业的青睐。有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连锁餐馆60%以上的菜品都是预制菜,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消费者花着现炒菜的钱,吃到的却是加热的预制菜,难免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除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预制菜的口感、营养、安全等问题也饱受诟病。由于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预制菜在食材新鲜度、烹饪火候、调味等方面,很难与现炒菜相媲美。为了延长保质期,预制菜大多需要冷冻保存,这也会影响口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f7fecd7c8b465336b86c2aa2125dee7.png)
此外,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高油高盐高糖、食材营养流失、添加剂过多等问题,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还有消费者反映,一些预制菜存在食材不新鲜、以次充好、标识信息不全等问题,让人吃得不安心。
不过,话说回来,把预制菜一棍子打死,统统斥为猪狗食,也有失偏颇。毕竟,预制菜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既有高品质的,也有低品质的,不能一概而论。而且,预制菜之所以卖爆,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你可以说预制菜不够好,但要说它是'猪狗食',那每天吃外卖的上班族算什么?"
预制菜卖爆,戳中了谁的痛点?
预制菜的走红,离不开懒人经济、宅经济的助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或精力买菜做饭,外卖、速食等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65.6%的消费者购买过预制菜,其中超过八成是为了节省时间。预制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就能吃上一顿还算可口的饭菜,对很多打工人来说,这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
除了C端消费者,预制菜更大的市场其实在B端。对餐饮企业来说,预制菜能有效降低人工、租金、食材等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保证口味稳定。尤其是在外卖领域,预制菜的优势更加明显。有业内人士透露,使用预制菜后,餐厅的食材成本从40%降到30%,人工成本从25%降至15%,利润率大幅提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8f2e15a5367b2d00b1aadd85bfac2c.jpg)
加上预制菜还能减少餐厨垃圾,缓解厨房用地紧张等问题。对团餐企业来说,预制菜更是不可或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预制菜,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的食堂,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百上千份饭菜?
如果说到预制菜的兴起,还与疫情有很大关系。疫情期间,很多人被迫居家,不得不自己动手做饭。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做饭并非易事,预制菜就成了他们的"救星"。数据显示,2022年3月,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上海地区半个月内同比上涨250%。疫情还催生了"宅家文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在家吃饭的乐趣,预制菜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预制菜走红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预制菜产业。2022年,广东、山东、河南等地纷纷布局预制菜产业,推出相关扶持政策。资本的涌入,更是为预制菜添了一把火。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7万家,其中2020年和2021年新注册的企业分别达到1.25万家和1.29万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eead2fdede0eb69fd2b7f47d7d031a.jpg)
尽管预制菜市场一片火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业仍存在诸多痛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标准缺失。目前,预制菜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比如,有的预制菜添加剂过多,有的食材不新鲜,有的标识信息不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此外,预制菜的口感和营养也有待提升。如何在不添加过多防腐剂的情况下延长保质期,如何在工业化生产中保留食材的营养和风味,都是预制菜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
对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预制菜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政府应尽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对原料、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另外还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健康、营养、美味的预制菜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6e4eb8956d69623b7b81af3c2ab491.png)
预制菜的走红,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不得不牺牲饮食质量,换取更多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看,预制菜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预制菜并不能完全替代现炒菜,更不能成为我们饮食的全部。
毕竟,饮食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不妨偶尔放慢脚步,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享受烹饪的乐趣和家的温暖,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最后问一句:今年你的年夜饭是预制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