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一个从技校走出来的普通工人,在短短20年内成为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顶尖专家。
那么他为何能在面对高薪诱惑时毅然选择留守祖国?这位新时代工匠的成功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时间回到2010年,彼时的洪家光已经在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工作了11年,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勤勉的态度,他逐渐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就在这一年一家美国航空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开出了高达百万年薪的优厚条件。
面对如此诱人的offer,洪家光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资待遇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但他多年来在国产发动机研发一线的付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深厚感情,又让他难以割舍。
信息来源:央广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洪家光:以匠心守护飞机“心脏”》
就在洪家光婉拒美国公司offer不久,国家却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由于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中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800万元的国家特殊津贴,这笔奖金不仅是对他技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爱国情怀的褒奖。
洪家光1979年出生于沈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他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拆卸家里的各种电器,虽然常常弄得一团糟,却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
15岁那年,洪家光考入了中航沈阳黎明技校,虽然这所学校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名校,但它却为洪家光打开了通往航空工业的大门。
在技校期间,洪家光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热情,每天他都会比其他同学提前两个小时到校,利用这段时间自学高等数学和英语,放学后他又会在图书馆里泡到闭馆才离开。
即便是在公交车上,洪家光也不忘学习,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口袋书,利用通勤时间背诵专业术语和技术要点,正是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为他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20岁的洪家光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初入职场的他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实际操作经验却十分欠缺,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孟宪新。
孟师傅是公司里有名的技术能手,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洪家光,还经常鼓励他大胆创新,在孟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洪家光的技能突飞猛进,很快就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加工任务。
2002年,公司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为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一种特殊的金刚石滚轮,这种滚轮要求精度达到0.002毫米,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
这种新工艺将加工过程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和超精加工三个步骤,每一步都严格控制误差,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洪家光终于成功将金刚石滚轮的精度控制在了0.002毫米以内,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洪家光开始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2011年他代表公司参加了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沉着的表现一举夺得冠军,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除了传承技艺,洪家光也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项目,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最新的科技成果相结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制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他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加工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
近年来,他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研发的某型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大大提升了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需要更多像洪家光这样的大国工匠,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正是他们的执着坚守和不懈创新,筑就了中国制造的脊梁,推动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洪家光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在坚持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谛,也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