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理位置不算优越,为统筹指导彭州市物流业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改善彭州市物流业发展环境,提升物流产业地位,加快彭州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的进程,近期《彭州市物流专项规划(2018-2022)》编撰完成并公示。

彭州物流弱势:
路网总体规模不足、客货混运、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山地区域与场坝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村级道路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总体呈现出“北无、南堵、东西不畅”的对外交通格局,导致彭州与周边区域(川西北、成德绵、东进西控区域)连接不畅,区域互动力度不够,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轨道交通方面:
彭州市境内拥有宝成铁路青灌支线、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彭州支线和石化基地专用铁路3条铁路。未来,彭州市规划建设5条轨道线路,以旅游线路为主,仅成汶铁路(宝成铁路青灌支线)具备货运性质。

物流需求方面:
1、农业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将达到137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物流需求巨大。

2、彭州工业产业正逐步形成“以新材料、现代中药、航空动力与增团制造、家纺服装四大重点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由于区位原因,物流成本较高。以新材料产业为例,石化运输公司共有130多辆中型运输车,服务于整个四川地区,由于其独立运营,且危化品运输有着特殊资质要求,返空率较高,物流成本较高。

3、彭州市旅游物流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亟需物流基础设施、配送体系及信息化的有效支撑。

规划实施后,将实现“双核”(牡丹主城、濛阳新城)与大港区有“2轨1高1快”,与成德绵有“3轨2高1快”,打破彭州区域战略边缘格局,提升彭州作为成都北部门户枢纽地位;形成“双核”间“7轨5高6快”,实现双核联动发展;实现“3心”(通济镇、丹景山镇、敖平镇)与“5镇”(葛仙山、桂花、通济、白鹿、龙门山)间至少有1条干线公路连接,引领彭州“11236”城镇发展新格局。

彭州市物流业发展现处在物流业1.0阶段~3.0阶段之间,经多年发展,到2023-2030年,彭州市物流业将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城融合的新格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进入4.0阶段,形成物流生态圈模式,呈现一体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