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芝麻
编辑|柠檬
今年的春节档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部电影目前的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120亿,成功跻身于全球票房榜前十,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电影的新纪录,真正做到了让世界聚焦于“国漫”。
而有惊喜就有惊吓,《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剧情断崖式下降,《蛟龙行动》也在上映十几天后宣布撤档。
但这个春节档最大的笑料,莫过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预售票房第一,但至今总票房没过7亿,排片率更是只剩2.0%,惨不忍睹。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已经跌至5.3,评论区的吐槽更是字字珠玑。
曾经在武侠片这个题材上吃叱咤风云的徐克,这次是真的“翻车”了。
01武侠片爆改魔幻片《射雕英雄传》作为经典的武侠小说,情节观众们早已耳熟能详,而将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最吸引人的无疑是动作戏。
但实际上,顶着武侠片名号的电影,硬生生爆改成了魔幻片。
全片唯一真打戏,是华筝和黄蓉在马棚顶上的较量,也就那么几分钟。
而郭靖在影片中几次施展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对战欧阳锋,结果两边连肢体接触都没有。
于是本该高燃的打戏就变成了两边魔法对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哈利波特大战伏地魔。
刚好欧阳锋的造型和隔壁的通天教主离奇的异曲同工,怎么不算一种烂片的梦幻联动。
动作戏差只是一方面,剧情的差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本以为影片将重点落在“侠之大者”,是想要突出原著中宋人抗金的桥段,凸显家国情怀。
谁知道战争场面寥寥无几、被剪的七零八碎,反到全片都是郭靖、黄蓉和华筝之间的三角恋。
郭靖与黄蓉“她逃他追”,华筝与郭靖“爱而不得”,工业糖精追着往观众嘴里塞。
而两个人拉扯之余,才能想起来对抗金人,丐帮、蒙古大汗,甚至是华筝都成了爱情工具人。
爱情戏多也就罢了,还黏黏糊糊、拖拖拉拉的水时长,台词更是幼稚的没边。
“因为她,郭靖变成了靖哥哥,因为他,黄蓉变成了蓉儿。”
编剧你自己听听都整了些啥词,这么肤浅又肉麻的旁白自己听着不尴尬吗?
按这个走向,不然咱直接改名叫“草原爱情故事”得了。
以原著的体量,改编成电影本就难度颇大,还有这么多谈情说爱的桥段,那么剧情的单薄程度可想而知。
剧情一开场,就花几分钟带过了与黄蓉相识、和洪七公习武、江南七怪被害、桃花岛分别等名场面。
除了删掉了不少人物,一灯大师、黄老邪等人物更是只活在台词里,以至于最后影片中,仿佛就是正派黄蓉与反派欧阳锋的对峙。
为了篇幅删改可以理解,但删完后的重点呢?
蒙古大军濒临城下,像是大战一触即发,结果走火入魔的欧阳锋突然冒了出来推剧情。
两位武林人士较量完总要开战了吧,还没有,郭靖和黄蓉手拉手在万军之前动了动嘴皮子,这场戏就结束了。
不仅这场戏结束了,电影到这也直接结束了。
回头一看,146分钟里的绝大部分都去讲三角恋了,剧情全靠旁白推、转折更是完全没有,一整个平铺直叙下来。
影片的节奏一会儿快的像PPT,一会儿慢的离谱,看得人昏昏欲睡。
04流量失灵,江郎才尽这部剧影片的受众里,一部分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爱好者、一部分是信赖导演徐克能力的观众,还有一部分是主演肖战的粉丝。
而“顶流”肖战作为电影的男主角,粉丝对电影的支持确实在预售阶段给了电影票房不小的支持。
但是随着影片上映至今,粉丝真正能给影片带来的加成微乎其微。
流量明星只能留住粉丝,却留不住观众,影片的质量才是留住观众的关键。
但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拍出观众心中的武侠世界。
肖战整体的气质还是显得有些精明,与郭靖的人设恰好相反,演技虽然比电影《诛仙》中看着顺眼一些,但依旧青涩。
饰演黄蓉的庄达菲更是毫无灵气,表情木讷、台词生硬,在英气的华筝对比下,更是惨不忍睹。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阿如那饰演的拖雷、巴雅尔图饰演的大汗,因为出场不多角色单薄,也没有给演员什么发挥空间。
而作为掌舵这部影片的导演,75岁的徐克这次的发挥让观众相当失望。
曾经执导了《笑傲江湖》《黄飞鸿》的徐克,如今却成了“IP粉碎机”,将经典武侠小说翻拍的不伦不类,曾经最被观众看好的动作戏和大场面,也成了最大的槽点,令人唏嘘。
05结语这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要剧情没逻辑,要情怀有魔改,主打一个避开所有该圈住好评的亮点。
影片的成果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双败局面。
流量演员没能在知名导演的作品中镀金成功,还又给自己加上了一部低质量作品,而导演也没能用剧情让观众买账,演员的流量不足以支撑电影的票房。
比起流量明星的热度、制造噱头营销,用心打磨作品,保证电影质量在线,总会在观众之间口口相传,观众的口碑才是影片最好的营销。
我觉得应该严格执行国家退休政策,导演也不能例外。。。。。。当年的先锋少年,现在已经变成阻碍社会发展的老朽